分享
5中国园林史成熟期1.pptx
下载文档

ID:5577

大小:6.18MB

页数:40页

格式:PPTX

时间:2023-01-0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国 园林 成熟期
中国园林史 第五章 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公元960-1271年)第一节第一节 总说总说 从宋代到清代雍正年间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前期,成熟前期意味着风景式园林体系的内容和形式已经完全定型,造园艺术和技术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这个七百七十余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改朝换代、政治经济形势的更选变化,园林的发展也有相应的起伏波折。就宏观而言,它呈现为马鞍形的两个阶段,或者说两个高潮:两宋是第一个高潮,明中叶到清初是第二个高潮。第一节第一节 总说总说 1 宋代,地主小农经济十分发达,城市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资本主义因素己在封建经济内部孕育。2 城乡经济高度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李诫的营造法式和喻皓的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当时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营造法式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史上最详尽、最科学、最系统的建筑学手册。园林的观赏树木和花卉的栽培技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已出现嫁接和引种驯化的方式。第一节第一节 总说总说 3 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文化方面的这些特殊情况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园活动,促成“文入园林”的兴盛。皇家园林亦更多地受到民间的影响,比起隋唐它们虽然规模变小、皇家气派也有所削弱,但规划设计则趋于清新、精致、细密。4 宋代诗词风格不再像唐代那般波澜壮阔,主流转向缠绵悱恻、空灵婉约,更加追求意境表达。宋代是历史上最以绘画艺术为重的朝代,诗词、绘画在更高的层次上相互融糅,推动了园林艺术更加追求诗情画意和意境的创造。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完全确立。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宋代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开封)和临安(杭州)两地,其造园的规模和气魄不如隋唐,但规划设计更为精致。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后苑、延福宫、艮岳、景华苑、琼林苑、宜春园、玉津园、金明池、牧苑等。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 艮岳始建于公元1117年,因其位于宫城东北面,按八卦方位,以“艮”命名。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放怀适情、游心赏玩”。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太极图 艮艮 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 艮岳的建园工作由宋徽宗亲自参与,徽宗精于书画,是一位素养极高的艺术家,所以艮岳具有浓郁的文人园林意趣。宋徽宗独创的“瘦金体”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 北面为主山“万岁山”,先用土堆筑而成,主峰为全园制高点,上建“介亭”。后来从各地开采上好石料运到东京,使得万岁山加上石料堆叠而成为大型土石山。万岁山的西面隔溪涧为“万松岭”,上建“巢云亭”,与主峰之“介亭”东西呼应成为对景。万岁山东南面,小山横亘二里名“芙蓉城”,仿佛前者余脉。水体南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双峰并峙。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 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入园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曲江”,可能是摹拟唐长安的曲江池。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然后折而西南,名曰回溪,沿河道两岸建置殿宇建筑。回溪流至万岁山东北麓分为两股。一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另一股沿万岁山与万松岭之间的峡谷南流入山涧,涧水出峡谷南流入方形水池“大方沼”,池中筑二岛,东曰芦渚、上建浮阳亭,西曰梅渚,上建雪浪亭。雁池是园内最大的一个水池。雁池之水从东南角流出园外,构成个完整的水系。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筑山筑山 万岁山峰居于整个山系的主位,其西面的万松岭为侧岭,东南面的笑蓉城为绵延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形成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是天然山岳的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所谓“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客山拱伏,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整个山系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并非各自孤立的土丘。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在西宫门华阳门的御道两侧辟为太湖石的特置区,布列着上百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峰石,有如人工的“石林”。特置的峰石,均根据它们各自的姿态由宋徽宗予以赐名,分别刻在石之阳面。艮岳无论石的特置或者叠石为山,其规模均为当时之最大者,面且反映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补充: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石灰岩的石块,因主产于太湖而得名 好的太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相同,石面上还形成沟缝坳坎,纹理纵横 湖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尤其是水中所产者,经浪雕水刻,形成玲珑剔透、瘦骨突兀、纤巧修润的风姿,常被用作特质石峰以体现秀奇险怪之势 图为上海豫园“玉玲珑”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整体。这是大自然山水成景的最理想的地貌概括,也体现了儒道思想的最高哲理虚实互补与统一和谐。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动植物 动植物品种丰富,园内植物已知的有七十余个品种,其中不少是从南方引种驯化的。林间放养珍禽奇兽“动以亿(?)计”,仅大鹿就有数千头,设专人饲养。园内还有受过特殊训练的鸟兽,能在宋微宗游幸时列队接驾,谓之“万岁山珍禽”。金兵围困东京时,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又取大鹿数万千头杀之犒劳卫士,足见艮岳饲养禽兽之多,无异于一座天然动物园。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建筑 园内厅堂楼榭,集中为大约四十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山顶制高点和岛上多建亭,水畔建台榭,山坡建楼阁,可谓集宋代建筑艺术之大成,建筑作为造园的四要素之一在园林中的地位也更加重要。第二节第二节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 艮岳的艺术成就 艮岳称的上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画情趣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因而私家园林也较多。宋代私家园林,中原以洛阳、东京两地为代表,江南有临安、吴兴(湖州)、平江(苏州)等地。1 中原 宋人李格非写了一篇洛阳名园记,记述他所亲历的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19处,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属于宅园性质的有6处,属于单独建制的游憩园性质的有10处,属于培植花卉为主的有2处。洛阳名园记是有关北宋私家园林的一片重要文献,对所记园林的总体布局及山池、花木、建筑的构成的园林景观具体而翔实。1 中原 富郑公园 洛阳少数几处不利用旧址而新建的私园 大致分南北两个景区,北区比较幽静,南区景观开朗 独乐园 司马光的游憩园,规模不大,非常朴素,在洛阳诸园中作为简素 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容、格调相吻合,深化表现的意境 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2 2 江南江南 平江(今苏州)交通方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气候温和,花木易于生长,是太湖石、黄石等造园用石的产地。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古城南,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原为唐末五代吴越国官僚孙承祐之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以四万钱购得,傍水建亭取名“沧浪”,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南宋韩世忠曾居此,时称韩园。元明时代废为寺院,现在的规模大部分为清朝重建。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沧浪亭 全园占地1公顷余,以山林为中心,环山布置建筑,园外水面环绕,“内山外水”是它最大的特点。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沧浪亭 临水处建复廊,以漏窗通透内外景物,使内外山水融为一体,有未入园先得景、引人入胜之妙,其手法在苏州众多园林中独树一帜。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沧浪亭 入园有横亘东西之土丘,土石相间,箬竹丛生,古木森郁,极富山林野趣。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沧浪亭 堂馆轩榭环山而筑,多集于山南,有“明道堂”、“瑶华境界”、“清香馆”、“翠玲珑”等。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沧浪亭 沧浪亭花窗样式繁多,据说有108式,图纹各异,变化多端,是苏州园林花窗的典型。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沧浪亭 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2 2 江南江南 网师园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为宋代官僚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其花园名为“渔隐”,后几经沧桑变更,至清乾隆年间,为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网师园 网师园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全园清新有韵味,因此被认为是中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3 3 文人园林的兴盛文人园林的兴盛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体归纳为:简约、疏朗、雅致、天然。简约 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风致的提炼和概括,也是创作的方法趋向写意的表现。简约不是简单、单调,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造园的要素如山形、水体、花木、建筑不追求品类之繁复,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区,力求做到所谓“精而造疏,简而意足”。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倍受重视,除了以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还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诱导游赏者的联想。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3 3 文人园林的兴盛文人园林的兴盛 疏朗 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体,且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的大起大伏;水体多以大面积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配置以大面积的从植、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出空地,虚实相间。第三节第三节 私家园林私家园林 3 3 文人园林的兴盛文人园林的兴盛 雅致 文人园林追求清高、雅趣,并把这种志趣寄托于园林中的山水花木,通过它们的拟人化而表现出来。天然 表现为两方面: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园林选址重视依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造景要素,园内建筑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景,使得园内园外景色渗透,浑然一体,第四节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1 1 寺观园林寺观园林 宋代,佛教禅宗兴起,禅宗教义着重于现世的内心自我解脱,尤其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物中得到启示和从大自然的陶冶欣赏中获得感悟。禅僧的这种深邃清雅的情操,使得他们向往远离城镇世俗的深山幽谷。道教讲究清静,栖息山林有如闲云野鹤,当然也具有类似禅僧的情怀,这样掀起了继两晋南北朝之后的又次在山野风景地带建置寺观的高潮。除了新开发建设的地区之外,过去已开发出来的则设施更加完善,区域格局更为明确。因此,宋代以寺观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的数量之多,远迈前代。如今散布在全国各地的这种风景名胜区在宋代大体上已经建设成型,明以后开发建设的几乎是风毛凤毛菱角了。第四节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2 公共园林 西湖 在古代原为钱塘江入海的湾口处由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泻湖”。东晋、隋唐以来,佛寺、道观陆续围绕西湖建置,地方官府对西湖也不断疏治、整治。第四节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2 公共园林 西湖 唐代:李泌开凿六井、兴修水利;白居易筑堤保湖、蓄水溉田、大量植树造林、修造亭、阁以点缀风景。宋代:苏轼彻底根治了西湖的淤塞,筑起一条长三里的大堤,沟通南北交通。堤上遍植桃椰以保护堤岸,后人把它叫做“苏堤”。经过南宋建都临安后的不断营建,西湖景观日渐成熟,逐渐形成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十景”第四节第四节 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1.1.苏堤春晓苏堤春晓 2.2.曲院风菏曲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