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中考文学常识复习说明【文学常识】一、文体知识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能够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谈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1、古体诗、近体诗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特别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往常的格律不严、方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如今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一样,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特别严。2、辞、赋、骈文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过失落,方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重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骈文,源于汉魏,构成于南北朝,全篇根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美,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高中学过的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3、词、曲“词萌芽于南朝,构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开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好的故事情节,其构造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上下。4、史传文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