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报难,来得猛,危害大怎样防范强对流天气夏季是强对流天气多发的季节。入夏以来,强对流天气造成严重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刚刚还晴空万里,转瞬就刮起大风、下起暴雨,这样的强对流天气目前能被准确预报、及时预警吗?公众该如何防范这种突发的灾害性天气?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专家。什么是强对流天气?包括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短时强降水等究竟什么是强对流天气?中央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樊利强告诉记者,根据最新出版的气象百科全书,强对流天气是指雷雨大风(风速到达或超过17米/秒)、冰雹、龙卷风、短时强降水(小时降水量到达或超过20毫米)等由中小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天气,通常还伴有雷电,且具有突发性强、生命史短、局地性强、天气剧烈、破坏力大等特点。“由于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空气中蕴含的能量〞大,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概率更高。大气对流的本质是有效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和释放过程,大气蕴藏的潜在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对流上升运动的动能。高温高湿的条件往往使这种能量更高,大气更不稳定,更有利于对流性天气的开展。不过,樊利强表示,不能笼统地将夏季多发的狂风暴雨都称为强对流天气。以大风为例,既可能是有强对流产生的强风,也可能是冷空气大风、气旋性大风或台“风外围环流的大风等。对于强对流天气,尽管南方和北方的人们感受上有差异,气象界也有各种讨论,但一般情况下,每小时降水量到达20毫米及以上,风速到达17米/秒(8级)及以上,而且伴有雷电,就可以判断为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多种灾害,例如城市内涝、山洪、高空坠物、农作物损失、雷电灾害等,还会影响航空和海上航行平安。我国70%的自然灾害都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每年造成的损失不小。从目前能查到的2023年统计资料来看,在造成人员伤亡的气象灾害中,局地强对流所占比例高达51%。樊利强表示,对强对流天气的观测手段,除了常规的探空手段、自动气象站等之外,还包括卫星、雷达、闪电定位仪等。目前,只有局部强对流天气可以被预报和观测到。受观测条件与技术手段的限制,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和观测难度很高。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根据预报时效,主要包括短期预报(1—3天)、短时预报(2—12小时)和临近预报(0—2小时)。樊利强一一进行了解释:短期预报是在对天气实况和数值预报综合分析的根底上,对未来3天可能出现强对流的区域和强度,做出评估和预报;短时预报更注重当前气象资料和天气形势实况的分析,判断未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