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的危害与防护(一)雷电是自然界存在的物理现象,打雷是指带正负电荷的雷云之间或是带电荷的雷云对大地快速放电而产生的声和光。雷云之间正负电荷放电现象,就是我们平时看到天空闪光和随之而来的巨大隆隆声。天空打雷对现代微电子的电气设备有伤害,但对自然界生物和净化空气十分有好处。但是天空中带电荷的雷云对大地放电。这种强烈直击雷,不仅产生刺眼闪光和巨大雷声,而且打雷所产生的强大雷电流(几十KA~几百KA)、炽热高温(6000~10000℃)。猛烈冲击波,对打雷附近的人畜生命平安造成严重威胁,使建筑房屋损坏,森林着火,石油、电力、气象、通信、航空航天建筑设施造成严重破坏。沿着雷电流流动方向,使周围数公里空间造成强大剧变电磁场,静电场和强烈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把感应出来雷电压、雷电流通过供电线路、信号线路和各种金属管线传到各家各户造成人员伤亡,特别对微电子设备(计算机、电视、通信设备、电气设备等)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打雷是年年重复发生的自然现象,根据有关方面统计资料报告,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伤亡人员达一万多人,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也达数亿人民币。(二)雷电灾害年年有,我们人类对雷电防护认识和经验也是逐年提高。20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创造了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使雷电沿引雷针引入地下),开创了人类雷电防护新纪元。由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接地网构成了建筑防雷措施,大大减少了建筑物因雷击造成的损失。随着科学技术开展,新型电子设备广泛应用,雷电流引起的感应雷击已成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上面提到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电子设备损坏占绝大局部。因此,我国上世纪90年代就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标准,同时通信、电力、播送电视、石油和铁路等电子产品密集部门,根据国家防雷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又制定出更加具体的行业防雷技术标准标准和要求。1999年我国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统一领导协调全国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现代防雷技术原那么是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把防雷减灾工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建筑物楼房要做好防雷电的直接雷击,而且还要在供电线路、通信线路上做好防护,防止由雷电引起感应雷对我们各种各样电子设备(计算机、电视、通信设备、电气设备等)损坏。这方面防护首先尽可能将供电线路、通信线路由明线改为埋地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