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前兆地震前出现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异常现象都叫地震前兆。因此,地震时有前兆的。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宏观前兆是指人能直接感觉到或用眼睛看到的包括动、植物的不正常反响,地下水的变化,气象变化以及小震活动等。微观前兆是指人直接看不到或感觉不到,只能用仪器测量的,如地壳的形变、地面的倾斜和海面升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地电、地磁、地温、地应力的微弱变化及人们不能感觉到的小震活动等。目前,我国开展微观前兆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地形、地磁、地电、重力、地温、地下水及水化学等的监测。那么,地震可以预报吗?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及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响等等。根据这些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的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我国对海城1975年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在的科学水平限制,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尚无可靠的途径和手段能够准确的预报说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一)地声地声,是地震使地下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常常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撞击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大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及撕裂声等等。地震、山崩时有液体或气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或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生现象。由于声源介质、能量、传播介质、距离以及人的精力、精神状态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形地物的发射、折射等等,人们描述地声时自然就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了。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由相关大局部的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对于紧急避险防灾有很多好处。(二)地光在地震前或地震时在地面或在天空中出现的发光现象,形状不同,颜色各异,人们称其为地光。它和地声一样,也是地震即将到来的警兆。同样,看到地光后,马上采取果断措施是可以减轻危害的。1975年2月4日,海域地震前,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列车,在将要到唐王山站时,看见前方突然出现了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