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就业与保障2022.12聚才引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尚需补短板文/黄孝齐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也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才能持久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效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擘画了新时代培养和使用高技能人才的新蓝图,也为下一阶段补短板工作提供了遵循。当前,我国的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为0.6亿人。从数量上来看,高技能人才的总量虽然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3%左右,但从结构上来看,却存在如下一些问题:1.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2.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3.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4.初级工多,高级工少。对应这些问题与现象,《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到“十四五”时期末,我国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要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要达到35%,总体的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要达到30%以上。到2035年,我国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要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就业难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与此相矛盾的是,就业领域中的“招人难”问题也异常明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部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无法适应当今现代产业的新发展新要求,“招工难”难在技能人才难寻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以福建省2022年第二季度发布的数据为例,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为2.7,而无技术等级或职称的仅为0.9,企业需求高技能人才与无需求技能要求的比例为3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的关键。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好“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科学设置人才结构,解决好“四多四少”问题5就业与保障2022.12提高人才社会地位,解决好“人才发展通道”问题畅通人才培育观念,解决好“思想意识”问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解决好“现代职业分类”问题统筹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好“角色定位偏离”问题技能人才的培养应“适销对路”,必须契合发展。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地方在供需方面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背离了培养初衷。特别表现在企业主体与职业技工院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对接不够到位,无形中浪费了社会资源。对此,《意见》依据实践基础,进一步明确了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及职业技工院校四方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