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022年第12期黑龙江水利科技No.12.2022(第50卷)HeilongjiangHydraulicScienceandTechnology(TotalNo.50)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生态河道建设评价付宝路(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利事业服务中心,辽宁抚顺113300)摘要:文章以清原县为例,从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水工程管护、水安全保障、水制度创新、水文化建设、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科学评价了生态河道建设现状。结果表明:清原县生态河道建设总体处于良好等级,云模型综合评分88.69;针对各子系统,水资源保护评分最低处于中等等级,其它子系统均达到良好等级,对生态河道建设评价云模型具有较强适用性与有效性。关键词:生态河道;评价体系;云模型;清原县中图分类号:X8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596(2022)12-0191-05[收稿日期]2022-11-13[作者简介]付宝路(1973-),男,辽宁清原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河道、水资源管理、水行政执法等。生态河道建设主要是通过少量的人为措施,在维持河道基本水利功能的情况下依靠自然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其目的是实现河流生态、水量与水质的协调统一[1]。工程中应重视生态保育功能的完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以良好的环境条件维持河道生态功能,更好地服务于自然和人类社会;此外,还要突出强调生态结构完整性,发现干扰问题时及时恢复河道原生态结构。因此,科学合理的创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准确定义生态河道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中国许多学者研究探讨了生态河道建设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如熊坤杨等[2]创建了包含水利功能、河内物种、河道水质、河道管理、生态需水量、河道环境等指标的生态河道评价体系;曹文彪等[3]对崇明岛河流生态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左倬等[4]结合城市河流特征,从特征指标群、河床生物群落、河床生态环境、滨岸带生物群落和生境的角度筛选出23项指标,应用河道生态符合指数定量评价城市河道生态状况;高晓琴等[5]提出自然型和生态型河道治理的两个阶段,认为河流生态修复应兼顾生态健康、河道安全、河岸带和河床水体生态修复的各种功能;陈平等[6]提出恢复原有生物群落应作为生态河道建设的重点,并构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生态河道评价体系。云模型是以模糊数据和传统概率统计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一种定性、定量转换模型,数字特征能够兼顾事物的随机性、模糊性反映定性概念的定量特性,现已广泛应用于低影响开发措施综合效益分析、河长制考核评价、水资源保护效果以及流域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