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各门学科相互渗透融合,交叉学科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是高等教育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我们要重视新兴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教学水准,从而进一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水平。而生物医学工程学正是具有理工科和医科相结合特色的交叉学科,同时运用了理学、医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为了提高人类生命健康水平,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各阶段入手并采取综合措施,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从而解决生物医学问题[1]。所以未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需要紧跟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不再单一发展该学科,而是在“医工结合”理念的基础上改革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新兴人才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新一代“理医工”结合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生物医学工程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涵盖了电子计算机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以及材料学等,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并且与单纯理工科专业最为不同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还结合了医学的内容,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人类疾病,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该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理工科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医学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设置也完全符合当下发展“理医工”结合的理念,打破了生命科学领域原有的医学研究与其他专业间的壁垒,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医学、理学和工程学的交互背景[3]。在这样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理解医学方面的科研问题,还能运用理工科思维扩展临床科研思路,用“理医工”结合下的思维和方法来更深入地研究探讨生命领域的科研问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现在的发展正是充满活力的时候,目前我国已有170多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设立了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涵盖不同类型的生物医学专业方向[4],为我国生物医学教育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在国外也发展迅猛,工程科学和物理科学这两门学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关注度都在不断提升[5],所以综上所述,无论在国内外这个专业都正是蓬勃发展的时候。但是,在“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进行的大背景下,现代诊疗体系的发展速度加快,优良诊治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6],生物医学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高。我们急需深刻反思目前生物医学工程的教育模式,系统改善生物医学工程的复杂知识结构体“理医工”结合下生物医学工程教学研究与探讨毛颖基(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