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关街:半部大连近代史的活地图_嵇汝广_.pdf
下载文档

ID:400975

大小:1.54MB

页数:4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7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东关街 大连 近代史 活地图 嵇汝广
12封面策划东关街:半部大连近代史的活地图文丨嵇汝广图丨孙群萃 应旭永壹无论是回望历史,还是漫步大连,人们都能找到一街一景一世界的感觉。如果说胜利桥北是俄式风情的演绎,南山是日式风情的点缀,那么东关街就是中华文化深深的烙印。“古城卫士”阮仪三曾说:“老房子留存了历史的记忆,才使我们有了乡愁,我们要留住乡愁,才能留住我们的文化。建筑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保护我们共同的城市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中华文化。”答案。时光虽然流逝了 100 多年,历史的细节仍然可以看得到。东关街现存的街里与建筑,因为很好地执行了大连市房屋营造之暂定管理规则及其后续修订的规则,建筑的艺术美,街道的视觉美,尤其是时间沉淀出的历史美,很自然地呈现出来。在人们越来越怀念故园的今天,历史的细节需要诚实地重构,并做细致的解读。东关街之名始于日本殖民统治初期,北京街北段(今北京街教堂位置)是隆起的小土岗,大连先民俗称“小岗子”。当时,居住在“小岗子”的中国人去市区的东部要过关检查,而关卡就设在“小岗子”的最东面,城市规划命名时将这条街命名为东关街。1905 年 8月,日本侵略者采取怀柔政策,发放“小岗子”街基,准许人们在那里盖房子、经商。至 1911 年,中国人居住区基本建成,成为大连的第二个街区。到了20 世纪 20、30 年代,部分建筑重新做了设计和改造,慢慢地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与模样。从严格意义上说,最初的东关街只是一条很短的小街,北面连着鞍山路,南面牵着长江路,长短不过三十几米。大连解放后,这里曾设有东关街区公所,也就是现在的街道。20 世纪9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因为许多人在东关街电车站下车,而且附近还有东关理发社、东关市场,便慢慢扩延开来,东自英华街,西至新开路,北起鞍山路,南到黄河路,整片区域有了统一的代称“东关街”。雨果说:“最伟大的建筑大半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个人的产物;与其说是天才人物的灵感创造,不如说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它们是民族的遗产,是人类社会才华不断升华所留下的痕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尤其像大连这样的移民城市。20 世纪初,殖13WINDOW OF THE NORTHEAST东北之窗 丨2023丨02档案馆珍藏着城市前世的记忆,笔者在大连档案馆查到这样的信息:1900年 5 月 27 日,波兰人斯科里莫夫斯基完成了达里尼市规划图,将大连划分为市政区、欧洲人区和中国人区。中国人区的设计构想主要是因为建设大连需要大批固定的中国工人,而这些工人需要固定的生活区,就以今天的东关街(当时称小岗子)为中心,设计了一个方块式体系。日俄战争爆发前,市政区基本完成了建设,欧洲人区仍然处于建设中,中国人区仅仅是一张草图。日俄战争结束后,大连的城市人口从 4.3 万人骤降至 1.8 万人,其中约 1.4 万人居住在今天的南山。南山有山有水,是理想的居住地,日本侵略者想独霸,便在1905年9月至11月以“下层中国人的一般杂居,在卫生风纪方面有值得忧虑之处”作为借口,将居住在这里的 1.4 万余名大连人强行迁到“小岗子”中国人街,由此促成东关街的形成。仔细阅读大连早期的史料,没有找到规划设计者的记载。东关街的规划始于 1899 年,建设始于 1905 年 9 月,依据年代作为佐证,笔者认为东关街的规划设计者应该是最早来大连从事建筑活动的日本建筑师前田松韵。1905 年4 月 1 日,前田松韵和仓冢良夫共同制定的建筑法规大连市房屋营造之暂定管理规则公布,规定 1 级和 2 级道路的临街建筑檐高为 9.09 米以上,3 级道路的临街建筑檐高为 4.545 米以下,通过限制屋檐的最低高度追求建筑高度的统一。这促进了大连有统一感的街道景观的形成,也是亚洲最早的建筑规则。建筑家林徽因曾说过:“一种好建筑必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东关街恰恰就是她心目中的标准民者用资本强力打造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城市,需要大批一无所有的劳动力,这种需求引导了关内尤其是隔海相望的山东人闯关东的路径。东关街就得益于此,并且在大时代的历史潮流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闯关东的“海南丢”是东关街的主要建设者。东关街是大连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当时在东关街创业的还有当地人“此地巴子”。1908 年,金州人邱玉阶在今西岗街 31 号创办了华商第一家照相馆,取名华春照相馆,意为“华人的春天来临”。华春照相馆打破了日商照相馆的垄断局面,共培养出 5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老字号“康德记”也是东关街的活化石。“康德记”诞生于金州,始建于 1852 年,当时取字号为“德记号”,后人称为“康德记”。康家第二代有五人经营“德记”老号或分号。康家第三代时,其分号遍布金州、大连、普兰店、瓦房店等地。大连的“德记”主要集中在西岗地区,有“德记全栈”“德记西栈”“大德记”“德记福栈”“德记药局”。1999 年,“康德记”药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单位。2009 年,“德记号中医药文化”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辽宁省目前唯一一家被列入保护名录的中华老字号药房。至今,东关街还能找到“德记全栈”(西岗市场东门斜对过)和“德记西栈”(平和街 48 号)的旧址。东关街还写着台湾同胞的创业史。1917 年,孟天成在今宏济街 29 号创建博爱医院。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它发展为大连当时最大的私人医院。1946 年5 月 25 日,孟天成在人民呼声报发表声明,将其医院全部房地产、仪器、药品、资料和技术,无偿地献给大连人民。1982 年,这里改名叫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但是上了岁数的大连人始终东关街见证了半部大连近代史14封面策划亲切地叫它博爱医院。大连市台联副会长周琪说:“大连人不能忘记台湾同胞在大连的创业史,大连台湾省同乡会旧址也在这里,当时的门牌号是日新街27 号(今黄河路 219 号外经贸大厦)。”中国共产党也在东关街留下了鲜活的历史。1927 年 4 月建立的益记笔店,是当时大连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曾经接待和掩护过途经大连去北京的蔡和森。1928年1月20 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共关东县委(实为市委,因当时中央强调农民运动,故称县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东县工作新决议案,点燃了希望的曙光。历史总是会被不断地发现、挖掘、记录。当笔者拿着大连番地入案内(1943 年)沿街一个房子一个房子考证时,竟然发现了一条国内罕见的百年银号街市场街。市场街因为临近西岗市场而得名。市场街北街口西面的第一座建筑物和第二座建筑物是西岗街115 番地旧址,这里先后有 9 个钱庄:公和利钱庄、永德和钱庄、永泰钱庄英记、福兴厚钱庄、福兴钱庄、仁昌钱庄、元和公钱庄、和聚福钱庄、盛业银号。笔者在 1935 年中国金融年鉴中找到了它们的前世,让它们的前世和今生连接到一起。公和利钱庄由邵茂斋于 1914 年独资创办,资本金 1 万元。同一年,夏荆山、杨馨吾、冉仙亭合股2 万元兴办的福兴厚钱庄就在它的旁边开业。当时,福兴厚钱庄由张子和做经理。旅美画家曹隽卿是聚盛德切铁工厂经理曹希舜的女儿,她回忆说:“张子和与我父亲是好朋友,1944 年美国 B29轰炸机轰炸大连后,二人在金州登沙河合买了一个大院,用来躲避战火。当时,张家住在外院,曹家住在里院。”其他钱庄又有怎样的故事呢?1917 年,隋福林出资小洋2万元在西岗街 115 番地开了福兴钱庄。1923 年,孙世鸿与朱姓商人合股 2 万元,在西岗街115番地开了永德和钱庄,孙世鸿亲自做钱庄经理。1929 年前后,西岗街 115 番地又开了仁昌钱庄、永泰钱庄英记、元和公钱庄,仁昌钱庄的老板叫于延昌,永泰钱庄英记的老板叫刘英堂,元和公钱庄的老板叫孙显学,经营业态“两替”。和聚福钱庄的老板叫石得胜,经营业态也是“两替”。“两替”是什么意思呢?“两替”是日语,兑换的意思,所谓“两替屋”,就是钱钞兑换所。盛业银号创办于1929年,由赵抡三与一个王姓朋友合股,赵抡三做经理,资本金最初为小洋 5 万元,1934 年达到小洋35万元,是西岗地区当时数一数二的银号。盛业银号的经营项目是买卖货币、钱钞交易、汇兑、存放款、货币兑换,它与正金银行、朝鲜银行、正隆银行、满洲银行、汇丰银行、东莱银行等大银行均有业务联系。笔者还在西岗文史资料中查到,赵抡三在 1932 年、1935 年连续两年当选西岗商会董事,并被西岗会长指定为常务董事。大连解放后,他还当选过大连市总商会副会长。鲜为人知的是,市场街28号老来乐食杂店是郎平的得意弟子赖亚文的出生地。大连解放前,这里是西岗街 109 番地,据 1935 年中国金融年鉴记载,它是广生义钱庄旧址。广生义钱庄创办于 1913 年,资本金大洋 2 万元,由范贵三、程乐九、董姓人合股,程乐九任经理。1923 年前后,这里还有一家钱庄,是牟胜玉开的同增成钱庄。市场街 30 号是西岗街 111 番地旧址,那里曾经是合聚永钱庄。这个钱庄由车振东、顺记合股,资本金正钞 1 万元,由车振东任经理。西岗街 30-2号旁边的一层黑砖房是西岗街113 番地鸿业银号旧址。这家银号由蔡乐善 1932年独资创办,资本金小洋 6 万元。蔡乐善是“小岗子”当年呼风唤雨的人物,1932 年被选为西岗商会董事。1919 年,银号在大连钱钞交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银号不仅自身经营钱钞交易,还为客户代办钱钞交易。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开始对中国人的银号严加控制,到了1940年,只有 15 家银号继续营业。1941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连的银号只办理小额度存、放款,维持现状。1945 年日本投降后,便全部停业关闭了。在一条老街上发现十几个老银号旧址,不但北京、上海、天津没有,就是广州、武汉等商埠也找不到。市场街应该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银号街。也许是缘分使然,山东临沂市张晓波收藏着一张福兴厚钱庄支票。这位山东老乡用手机拍了照片发过来,让笔者又重温了东关街尚未远去的历史。市场街是国内罕见的百年银号街15WINDOW OF THE NORTHEAST东北之窗 丨2023丨02在东关街的深处有一棵与众不同的老槐树。2016年10月18 日,笔者陪“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考察东关街,顺着华胜街沿坡而下,正好看到这棵老槐树。阮先生问笔者:“它开白花还是开黄花?”洋槐开白花,国槐开黄花,这是区分它们的标志。笔者回答说:“这是洋槐,过去大连的行道树是洋槐。”笔者在大连近百年史中查到,大连种植洋槐始于 1901 年,因为洋槐适宜生长,开花季清香扑鼻,就把它用作大连的行道树。到了20世纪20年代,洋槐成为大连的一道风景线,逐渐成为大连文化的标志性符号。1969 年,日本著名作家清冈卓行以大连洋槐为题创作了自传体小说洋槐树下的大连。1980 年 9 月,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陈从周也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十里槐香过大连。1992 年 10 月“亚惠快餐”创建时,在名字里就隐喻“槐”。“亚惠”是英文“Acacia(槐树)”的谐音,寓意是让公司如同槐树一样枝繁叶茂,同时也表明它来自大连。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山田洋次至今仍把大连称作“槐花之城”。槐有“守候归来”的美好寓意,是移民文化的特殊符号。阮仪三先生看着老槐树,意味深长地说:“东关街对这个城市很重要,它帮助大连人找到了自己的根源,我们只有找到城市的过去,才能意识到这座城市和其他城市不一样的地方。东关街有可能成为大连重新振兴的里程碑。对大连而言,它是移民在这座城市的奋斗史,也是中国人的一段奋斗史。”是啊,东关街见证了大连 120多年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几代老大连人的城市情感和市井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城市越来越趋同的今天,留住老街老巷、老房子、老槐树,并让它们“延年益寿”,就是留住与众不同的城市标志。令人庆幸的是,大连赶上了“善待历史”的最好时代。2020年2月7日,东关街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现在正以“规划引领,品质建市”作为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以期让厚重的东关街变得更加鲜活。一座城市应该有自己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水有灵秀之美,槐有香远益清之美,如果说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