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之质疑袁波*摘要: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两次修订皆试图引入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其正当性值得怀疑。一方面,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严格限定的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属于纵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无立法之必要;宽泛界定的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欠缺规制上的理据,不应受到规制。另一方面,从制度效用来看,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可被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和特殊行业监管法取代。《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第6条、《电子商务法》第35条的实施效果欠佳,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作为一般法的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的有效性存疑。故此,未经学说和实践充分检验的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不宜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关键词: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电子商务法;平台监管;不完全契约一、背景与问题互联网平台在数字经济中具有多重身份,很可能同时扮演中介服务的提供者、平台规则的制定者、平台交易的参与者等多个角色,这对既有监管政策法规构成了挑战,特别是在平台经济普遍呈寡头竞争的市场格局下,如何划定平台企业的权力边界,避免平台企业滥用因多重身份而取得的市场力量从事不公平交易行为,成为时下数字经济监管的一个重要议题。从理论上来说,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必然肩负起保障数字市场公平竞争的重任,然而囿于反垄断法分析的复杂性和适用场景的局限性,传统反垄断规制手段在监管平台企业时力有不逮,有关部门欲通过引进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来规范平台行为。所谓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是指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在特定情况下对依赖其的交易相对方有支配性影响力,滥用该市场力量从事不公平的交易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两次修订均考虑植入滥用相对优势地位制度,即便立法之路曲折坎坷,立法者的热情也从未消减。一则2016年公布的82*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大数据条件下反垄断法遇到的挑战与制度因应研究”(20CFX05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第6条对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但因争议较大而未果;二则2018年制定的《电子商务法》第35条规定了禁止滥用相对优势地位条款,在电子商务这一特殊领域率先对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进行立法规制;三则2022年公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反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再次纳入该制度,[1]谋求实现对滥用相对优势地位行为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