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消费-236-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年第34卷第15期(总第563期)消除贫困、提高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在减贫事业的前列,并从中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且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自十九大将“精准脱贫”列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以来,我国各贫困地区取得飞跃发展,精准扶贫政策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注入动力。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旭光村在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政策扶持下,摆脱了历史贫困问题,现已蜕变为一个新型农村。该村的发展模式有力地证明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精准扶贫政策对提高西南地区农村贫困户生活水平的一个缩影。1旭光村的基本情况屏山县曾是四川省宜宾市下属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于2020年2月退出贫困县行列。而旭光村则是该县辖区内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村内共12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65户1961人,脱贫户101户402人,监测户3户16人,低保户45户95人,特困户19户19人,以及残疾人83人。脱贫户、监测户的致贫原因为:缺技术66户,缺劳动力6户,因病9户,因残11户,因丧1户,因学7户,因灾2户。经调查分析,缺乏技术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2旭光村的发展成效上文提及,缺乏技术是导致旭光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为此相关专家和人员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制定了多样化的产业发展规划。同时,政府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通过社会合力扶持,旭光村在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事业、文化事业、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脱贫成效显著,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2.1因地制宜,产业富村旭光村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因地制宜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探索出“三种三养一特色”(种茶、种桑、种果,养猪、养蚕、养兔,特色水产小龙虾)的产业发展模式。该村还办有山油茶种植基地、标准化养牛场、黑斑蛙生态养殖基地等。该村产业发展共带动脱贫户96户,覆盖率达95%。据统计,脱贫户、监测户家庭总收入已由2021年的4898412元到2022年的5601161元,增长12.5%,村民收益有效提高,产业富村成效显著。旭光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以发展为动力,增收为核心,立足土地资源,做好产业文章。该村创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四川敢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成立了旭光茶叶农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