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第1期张敏:王安石的金陵山水诗及其文化意蕴探析Feb2024No1秦观禅诗“静”“净”“空”境界探析苏云燕(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秦观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的禅诗创作多杂糅进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诉求,塑造了深邃的意境.境界是诗歌艺术性的本质所在,“静”“净”“空”是佛教的重要思想,对这三个禅境的探析可以作为理解秦观禅诗禅意理趣的重要切入点.据整理,秦观有96首禅诗,其创作的禅诗饱含情感,既表现了悠远缥渺的禅趣,又表现了浓郁动人的诗情,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说理的弊端.解析他的禅诗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在历史中与佛交涉、深谙禅理的更真实的秦观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秦观;禅诗;境界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7632(2024)01-0035-05一、引言秦观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初识秦观的多数人皆因其工于词,以婉约词驰名于世,故而将其定性为北宋婉约派的重要作家.通行版本的各类文学史书中对秦观的介绍往往也流弊于此.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秦观的诗文价值,有部分学者加入到对秦诗的研究队伍中.目前对于秦观诗歌创作中与佛禅思想相关的研究较为零散,没有专门的论著出现.学术界关于秦观作品中蕴含佛教思想的论述主要有:李江峰的«秦观作品专题研究»(2006)、苏晶晶的«秦观文学作品中的儒释道思想»(2013)、俞志容的«秦观诗文研究»(2017).这几篇论文多把秦观创作与佛教的联系作为一个分论点展开论述.直接以秦观的禅诗为研究主题的文章主要有:田泳锦的«解读秦观诗歌———以佛禅诗歌为例»(2011)、刘秀娟的«浅析秦观诗歌的佛禅情怀»(2013)、邓亚楠的«解读秦观———以佛禅诗歌为例»(2015)等.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对于秦观的禅诗创作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但总体来说不算特别丰富.上述文章不乏有运用佛教禅宗的“苦空”“无住为本”等观点对秦观的诗歌进行解读的,但以佛家“静”“净”“空”的思想境界为切入点的尚在少数.笔者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使用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各类与秦观和秦观诗歌相关的古籍和文献,同时借鉴佛教、禅宗和文艺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掘佛教禅宗思想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深入解读秦观禅诗的境界所在.二、禅诗定位与秦观禅诗的分类诗与禅本来很难联系在一起———诗是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个人内心中的思想和情绪的;而禅在梵语中是沉思静虑之意,主张人们要心静如水,忘情无情断痴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