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023.8理论探索乡村社会的变革主要包括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和权力结构三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变化对于乡村治理都有很大的影响。乡村社会的变革使得乡村治理的目标从“保证乡村稳定发展,满足政府财政收入”逐渐转变成“提高政府对乡村的反哺资源利用率,提升乡村的内生发展力”。此转变可看出,乡村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内涵在不断扩充,在相对单一的“助力社会发展的工具性角色”基础上增添了“展现社会公平公正的表现性角色”。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群众,都认识到了乡村社会的良性、向上发展对于整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治理离不开一定的人口,而且治理方式要与对应的人口结构相匹配才能实现善治。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口在整个人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老年人数量规模已经有2.1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到13.5%,规模庞大的老年人群体的服务和保障应成为社会治理的重点。除此之外,我国的老龄化存在城乡差异,农村老龄化程度较高而且养老压力更大,也有学者认为乡村面临着“空心化”问题。总之,这些变化对于乡村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此外,我国疆域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不同,造就了分化各异的村庄,应当因地制宜地选择乡村治理模式。本文以位于华中的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秣陵镇X村为分析对象,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搜寻与乡村治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实地访问该村的部分领导班子、村民,获取关于X村治理现状的信息,对该村存在的治理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几点相应的治理建议。一、文献综述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关于乡村治理的研究课题存在于各个时期,研究的角度也特别多样化。早期关注村民自治方面的研究中,学者徐勇对村民自治中上级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机构之间关系进行了阐述,学者刘金海探讨了村民自治的具体方法,学者汤玉权对村民自治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胡鹏辉、王文龙等学者论证新乡贤在当代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社会各界对乡村治理等议题广为关注,相关的研究也迅速增多。很多学者将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数字化、现代化这些新的要素联系起来,分析这些要素对于推动乡村治理的作用和影响。学者秦中春指出我国的乡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以下三点:老龄化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秣陵镇X村为例■范秋凤摘要:乡村治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