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卷第5期教师教育学报2023年9月Vol.10No.5JournalofTeacherEducationSep.,2023DOI:10.13718/j.cnki.jsjy.2023.05.010具身学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基于国际期刊31项实验或准实验研究结果的元分析胡翰林,刘革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摘要:具身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身体的参与和身体与环境的交互,对于教与学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从国内外开展的具身学习实验或准实验研究来看,结果却不尽相同。基于此,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对2015—2021年国际期刊发表的31项关于具身学习效果的实验或准实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综述。结果表明:研究样本的合并效应值为0.688,说明具身学习对学习效果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具身学习对幼儿阶段学习者的正向影响最大;具身学习对语言人文类学科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具身学习周期在10周以上效果更好;50人以下规模学习者的具身学习效果更好;手势动作交互技术支持的具身学习效果最好;全身参与运动且能够在场景中移动与沉浸的沉浸具身学习效果最好。据此提出以下建议:设计科学、系统的具身学习,持续优化技术赋能的学习支持,推进具身交互的社会参与。关键词:具身学习;学习效果;元分析;调节效应;具身交互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129(2023)05-0085-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VR环境下深度认知追踪关键技术及学习干预模型研究”(62277044),项目负责人:刘革平;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虚拟现实环境中多模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CYB22093),项目负责人:胡翰林。作者简介:胡翰林,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刘革平,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一、问题提出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对学习观与教学观产生了深刻影响,强调学习者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具身认知理论逐渐兴起,即认为认知是“具身”的。具身认知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认知过程、改进教学与学习设计的新的理论基础[1],具身学习应运而生。具身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身体参与认知形成,注重身体活动与感知体验,其对于学习者个体的认知与环境、认知与身体、身体与环境三者关系的融合阐释,已经指导了许多的教学设计和实践。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教师作为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创新教学的重要性》(TeachersasDesignersofLearningEnvironments:TheImportanceofInnovativePedagogies)报告,报告基于国际教学实践案例与经验总结,指出了具身学习在教学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具身学习是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