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PainMedicine2023,29(10)doi:10.3969/j.issn.1006-9852.2023.10.012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病人残余疼痛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贾瑞平李小兵杨卫可郭新军△王琳(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东区骨科,新乡453600)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脊柱畸形难以得到有效复位,主要治疗方案为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微创操作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增加伤椎稳定性,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具有创伤低、治疗效果确切的优势[1]。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仍有部分残余疼痛,进而影响病人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因此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发生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预防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依据,进而改善病人预后。目前,相关研究[2~4]显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病人病情进展、手术治疗方案等因素有关,目前尚未有定论,难以指导临床治疗。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残余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方法1.一般资料本研究通过新乡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批号2019-127-01(K)],选取2013年5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212例纳入研究,均随访6个月,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以术后6个月内病人出现残余疼痛情况为依据,分为残余疼痛组(n=32)和非残余疼痛组(n=180)。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纳入标准:①符合《骨与关节损伤》[5]中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相关诊断标准;②具备手术治疗的临床指征,同一手术小组成功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③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未再次行手术治疗;④新鲜胸腰椎压缩骨折,即骨折至接受治疗时间未超过3周;⑤年龄>50岁;⑥一般资料、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同期合并其他骨关节疾病;②听力、语言功能存在障碍;③既往合并胸腰椎手术史;④伴有神经脊髓症状;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方法两组术后3天内均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术后1个月内常规佩戴胸腰椎支具进行胸腰椎保护,根据《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6]接受规范的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根据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性别、骨折椎体部位(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