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新潮电子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信息可视化设计第18期(总第549期)韦海美,何绍洁,田隽(贵州省铜仁市川碉教育园区铜仁学院艺术学院,贵州铜仁摘要: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通过图形符号、图表、色彩等形式将垃圾的分类原理、物品类别、垃圾产生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方面,运用信息可视化的设计形式将垃圾分类知识进行科普宣传。将垃圾分类知识进行信息可视化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物品类别的认知与了解,且可快速、有效、简单、易懂地告诉人们对垃圾分类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可以提高受众与作品之间的亲切感及互动性,同时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让监管部门能够在进行垃圾分类工作中发现有利与不利因素,及时地调整工作方式。将生活事简单化、有趣化,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分类;信息可视化;科普;有效性一、垃圾分类的现状近几年来,“垃圾分类”成为了孩子们及民众口中的热门“云词”,在深圳、上海、北京率先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随着以点带面的形式向全国推广,在深圳、北京、合肥等城市还专门设立了垃圾分类展览馆,让市民能够通过实地参观,了解到垃圾分类对建设绿色、生态、节约的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目的。就目前而言,之所以垃圾分类在全国还未全面推进,造成垃圾分类推进不明显,可能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人们目前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还不足,缺乏主动意识在人们眼中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等比较模糊,只有“垃圾分类,人人参与”这样一些口号性的话语能够常常在人们耳旁和视线中看到或听到。大众通过观看电视、接收宣传单、城市宣传广告等形式接收垃圾分类的知识,接收垃圾分类知识的信息比较零散,碎片化,没有系统、全面地进行学习,导致认识不足,缺乏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因垃圾投放点的垃圾分类标识桶等配套设置还未完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依旧以任何垃圾均放在一个袋子里,一起扔进垃圾桶。在现有的垃圾投放点的垃圾桶多数还是以两个绿色常规垃圾桶为主,垃圾回收站的回收设施也未完善,所以在日常的投放习惯还是以经验惯性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家里有老人或者有收集废旧纸壳、塑料习惯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垃圾分类科普知识信息可视化设计》(S202210665054)。·181·554300)的人会在扔垃圾时,把可变卖成现金的垃圾放好,潜意识地完成了垃圾的分类工作,但对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