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率卫星减灾国际合作专题跨越国界的卫星减灾机制文/迟惑2023年7月底,华北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形成山洪,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在暴雨前的预报和灾后损失评估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其他商业遥感企业研制的对地观测卫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抢险救灾部门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和重要的参考,充分体现了航天技术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要作用。其实在世界范围内,空间技术用于减灾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卫星居高临下可以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观察到大气层中云、风和其他现象的发生,及时给出预警;灾害发生之后,又能够对地面积水情况、土壤含水量、道路和基础设施损毁情况进行观测。卫星运行于太空,不像地面气象站那样容易受到暴雨、洪水、泥石流的破坏,可以称得上是全天候的减灾信息员。州市双塔街道永乐村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图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卫星减灾活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需要国际合作。那些发展滞后、综合实力较弱的国家,没有自行发射和运营卫星的能力。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卫星减灾的国际合作都是非常必要且具备可行性的。自然灾害可能发生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任何一个国家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卫星是绕着地球旋转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把自己的卫星设计成只观测自己的国土,因此,国际合作卫星减灾机制应运而生。空间与重大灾害数据源国际宪章是各大国际卫星减灾机制PLEIADES1A(2023/8/1211:23)当中,覆盖面最广、成员最多、卫cnes100星资源最丰富的,也是很多国际合作机制的具体落实手段。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卫星减灾应用中心)“昂宿星团”拍摄的涿州洪水灾区制图时间:2023年8月12日2012023.10SPACEEXPLORATION卫星减灾国际合作专题太空探索宪章的发起学这个宪章是在1999年7月联合YOGR国第三次外空大会上,由欧空局和法国国家空间中心联合发起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空间资源,支持对自然灾害或技术灾害管理的人道主义合作。这样一个机制,很快就得到了有关国家的支持,2000年11月1日宪章正式生效运行,中国国家航天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宪章主要的功能有两个,包括协助危机预防和支持应急响应,向遭到威胁的国家或者团体提供卫星数据,帮助他们预测和管理可能发生的危机,并且利用有关卫星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和服务,来支持应急救援重建和其他灾后活动。宪章明确指出,各方应该在资源基础上开展合作;参与机制的有关航天机构和空间系统运营商应当彼此开放;如果一个国家加入了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