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科学咨询第19期(总第817期)·160·基金项目:2022校级重点项目“农村电商综合服务产教融合创新中心”(编号:2022-PTW-04)。作者简介:廖文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改、零售、创新创业研究。高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培养重心是技能培养和技术应用,也就是说,其核心环节就是实践教学。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原则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要占总课时的50%以上[1]。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职院校要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践基地,探索实训实践基地运营的新模式。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协作共同完成实训实践工作的重要平台,也是当下高职教育主流的人才培养方式之一[2]。因此,近年来,大部分国内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高职院校开启了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之路。高职院校除了积极为学生搭建提高职业技术技能的平台外,还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爱国信念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人才。高职院校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积极探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度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实训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加深学生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理解。校企协同下的课程思政教育,其思政元素更贴近专业领域和实际岗位,思政切入点更易让学生接受,更能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3]。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技能教育重要阵地的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同样也是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课程思政与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如何融合一直是高职院校思索的问题。笔者以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例,介绍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与企业共同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一些做法和经验。笔者将从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专兼师资团队建设、校企管理体系及制度优化、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四个角度来阐述基地的建设情况。一、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双方协同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