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下半月·数学◇晁艳玲精准分析学情精心设计作业一、作业缘起“比”表示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比”单元编排了“你知道吗”栏目,介绍“黄金比”,黄金比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美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笔者在学生认识“比”后,设计了练习题。古希腊时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下身长度(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值约是0.618。大部分女性下身长度与身高的比值都小于0.618,而穿上高跟鞋可以增加下身长度。小迪的妈妈身高是159厘米,下身长96厘米,她穿后跟高()厘米的鞋看起来最美。A.3B.6C.7我是这样想的:学生答题情况如表1。表1六年级学生答题情况统计表选择答案人数百分比A3443.6%B1620.5%C1215.4%空白1620.5%结果显示,全班78名学生,只有约20.5%的学生选择正确答案B。在分析学生的想法时,发现在选择B的学生中,有的计算是错误的,有的是瞎猜或凭感觉选择的。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哪些因素影响了答题的正确率?如果根据这道题设计一项实践作业,需要做哪些准备?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运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归类和统计,以期能精准分析学情,进而设计实践作业——妈妈穿后跟多高的高跟鞋最美。二、学情分析(一)学生解题能力水平层次划分。基于SOLO分类理论,笔者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了水平层次划分。1.前结构。前结构的回答包括三种情况:拒绝、同义反复、转换。简单地说,拒绝表现为没有选择答案,或乱猜一气;同义反复指简单地将问题重复一遍;转换表现为瞎说瞎撞,即未能在逻辑的基础上进行解答,而是依据感觉或感情进行判断。基于上述分析,把下面三种回答划分为前结构水平。(1)没有选择答案,也没有呈现想法;(2)没有选择答案,但呈现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如图1);(3)有选择答案(包括选择B),但没有呈现想法。图12.单点结构。学生只考虑一个因素,选取信息素材进行解答,导致结果错误。具体表现为:(1)计算长度(如图2),①上身长;②下身长+鞋跟高度。(2)计算一个比值(如图3),①下身长∶身高(即96∶159);②身高∶下身长(即159∶96)。——以“妈妈穿后跟多高的高跟鞋最美”为例读作计业设642023.11下半月·数学图2图33.多点结构。学生考虑多个因素,选取信息进行计算或推算,但因对信息间的联系理解错误而导致结果错误,具体表现为:(1)计算出三个比值,然后把比值与0.618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