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20232023年8JOURNALOFSHANGQIUNORMALUNIVERSITY月No.8Vol.39第39卷第8期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教育数字化驱动教师课后服务素养发展研究孟亚玲史慧丽张安迪?(1.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2.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中小学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预定意图的关键,而教师作为课后服务教育活动的支撑性要素,其服务素养结构水平对推进课后服务至关重要。在梳理学术领域关于对课后服务研究聚焦点的基础上,发现缺乏对教师在多重社会背景下服务素养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后服务实施主体对职业分工重构和角色转变的逻辑转换。鉴于此,立足于数字技术重构教育生态、优化教育流程的时代境遇下,从资源配置、学习空间、师资梯队三维度澄明教师服务素养发展的内生机理,并着眼于技术理性与教育人文性双向融合的教育理念探究优化教师课后服务素养的实践向路,以推进课后服务的良性发展。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双减”;课后服务;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600(2023)08-0088-052023年3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针对培训机构治理、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提升等突出问题作出系统部署,以推进“双减”落实落细。人民网评中提及此次《通知》折射出推进“双减”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表明了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双减”的决心和力度。“双减”作为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系统工程,承担着教育质量效益最大化的使命。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预定意图的有效供给,聚焦学校课后服务增值性供给的教育举措不断推进,在校托管教育理念逐渐从“重学科应试辅导”转向“重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为科学定位课后服务的目标功能提供了方向指导,但同时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双减”政策持续推进及教育数字化转型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引导教师主动适应及提升自我课后服务素养成为不可避免的研究主题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出台的各类促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落地的系列文件为服务时间、内容、形式、场域等作出基本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在遵循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厘清课程服务价值意蕴、建设高质量课后服务课程体系等成为公众的关注重点。学术研究领域关于对课后服务的研究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后服务发展历程及功能。晋银峰等人按照相关重要政策发布时间及阶段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