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杂谈Arttittle-tattle129浅析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观□罗恩茜模仿观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古希腊艺术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在古希腊文化中,模仿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方式和审美体验,被广泛运用于文学、音乐、戏剧等领域。而模仿观是哲学家们对模仿的本质和意义进行探讨和反思的产物。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古典时期,常被用到的模仿概念共有4种:一是用于礼拜、祭祀活动中的概念;二是德谟克利特式的概念,认为模仿来自自然的作用;三是柏拉图式的概念,认为艺术模仿就是对物质世界的简单临摹,是对绝对存在的理念世界的模仿,与真理相隔两层;四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概念,认为模仿是艺术创作的手段,这是一个专门用于艺术领域的范畴,艺术家以自然为元素对其进行自由的创作。这些观点的提出为模仿观在古希腊时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模仿观成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在“模仿”学说体系中做出巨大贡献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来说,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模仿观理论。柏拉图接受了前人苏格拉底的广泛概念,系统提出了他的模仿理论,为艺术讨论奠定了基础。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阐述自己的理论时有了新的看法,将此学说又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一、柏拉图的模仿观及“三床理论”柏拉图的模仿观可以追溯到他的著作《理想国》中的一段对话,该对话描述了一个被称为“洞穴寓言”的场景。在这个寓言中,柏拉图通过比喻来解释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在洞穴寓言中,柏拉图将人们比喻为生活在一个洞穴里的囚徒,这些囚徒只能看到洞穴内墙壁上的阴影,他们以为这些阴影就是真实世界的全部。然而,当有人走出洞穴,目睹了外面的世界后,会意识到洞穴中的阴影只是现实世界的投射。这个寓言也表达了柏拉图对模仿的批评态度。柏拉图认为艺术家通过模仿创造出的作品只反映现实世界的表面现象,无法达到真理和智慧的层面。他认为真正的知识和智慧来自对理念的追求和理解,而不是通过模仿来复制现实世界。因此,他对模仿持有批评态度,认为模仿只会误导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根据柏拉图的理论,他认为现实世界只是静态的、有限的存在,而真正的真理和完美存在于超越现实世界的理念领域中。他提出了“理念”的概念,认为理念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实体,是真理的本源。他认为艺术的模仿是一种虚幻的表象,它远离了真实世界的理念形式。他强调艺术家通过模仿物质世界的现象,只能接触到物质现象的表面而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真理。柏拉图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