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聂鸿音的《党项文献研究导论》以党项文献为核心,讨论其产生背景、编译成文、制作刻印、典藏流传以及后世发现整理研究的整个过程,并以目录学的方式分类叙述现存文献的基本内容、收藏情况及研究状况等,内容全面,自成体例,可谓是国内首部党项文献学专著。该书首次提出以传统“四部法”对党项文献进行目录分类,并参照“四部法”调整部下小类,体现少数民族文献研究“融入中国文献学”的宏观理念。在综合运用传统古文献学方法的基础上,书中广泛运用语文学方法解决学术界的重要问题,提倡“因声求义”在党项文献中的应用,用党项文献与汉、藏文献互证来研究问题,为有志于党项文献研究的青年学者走上治学道路指明了方向。关键词:党项文献;四部法;因声求义;多民族文献互证作者简介:王倩,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文献、西夏文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夏文学文献汇集、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ZDA2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夏文学作品选、译、注及西夏文学史研究”(项目批准号:17AZW011)的阶段性成果。颇具特色的党项文献学专著——读《党项文献研究导论》□王倩西夏研究2024.01XixiaResearch自20世纪初内蒙古黑水城文献及其后宁夏、甘肃、敦煌等地的西夏文献陆续出土以来,西夏学研究日益兴盛。随着俄罗斯、英国、日本和中国藏品的发布,越来越多的西夏文献被翻译、释读。由语言研究和历史研究领军的西夏学研究,已广泛涉及其制度、法律、文化、风俗、宗教、历法、医术等诸多方面。面对浩瀚的文献和愈加细化的研究类别,尽管有如《西夏文写本和刊本》[1]、《西夏译佛典目录》[2]1-59等著作作为参考,但对越来越广泛的年轻学者群而言,更加全面的文献学角度的著述,仍然是迫切的需求。因此,为了适应学术界的这一需求,聂鸿音先生在大量翻译、释读西夏文文献的基础上,完成了《党项文献研究导论》[3](以下简称《导论》)一书。如果说捷连吉耶夫-卡坦斯基的《西夏书籍业》[4]算得上是学界最早的一部西夏文献学专著的话,那么《党项文献研究导论》应该算是国内首部西夏文献学专著了。需要说明的是,“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分别指文章典籍与贤人口述材料。发展至今,其指涉对象范围有了较大变化。以《文献学大辞典》为例,其将“文献”定义为“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5]237。而聂先生的《导论》则为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