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24年第3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贾伟娟1,王海锋1,付明山1,赵心悦1,包雨鑫1*,张强21.内蒙古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00;2.内蒙古通辽市农牧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牛引起牛发生呼吸道疾病、免疫抑制及生殖障碍等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牛感染该病后与其他引起牛腹泻的病症类似,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及时切断BVDV牛群间的相互传播,减少因感染该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该病的防控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病原及用于检测该病的检测方法,如病毒分离鉴定、RT-PCR、微滴式数字RT-PCR(dd-PCR)、纳米PCR、二温式PCR等检测技术,以期为牛病毒性腹泻的科学检测、诊断及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原;病毒的分离鉴定;核酸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牛病毒性腹泻(bovineviraldiarrh,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virus,BVDV)感染牛而引起病牛出现发热、咳嗽、腹泻、发育迟缓以及怀孕母牛流产或产畸形胎为主要特征的1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2]。该病的易感动物以牛为主,其中,幼犊最易感且死亡率较高;此外,其还可感染猪、羊、骆驼等动物[3-4]。目前,该病被我国认定为三类传染病,感染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除了导致呼吸道和消化道损伤、生殖障碍及生长发育迟缓外,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与持续感染,严重危害我国肉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给肉牛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5]。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核酸检测技术、血清学检测方法,不同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适用的场景及所需的时间也不同,本文综述了BVDV常用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BVDV的检测、诊断及防控提供思路。1BVDV病原特性BVDV是隶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有外膜、有纤突、形状为球形的单股正链RNA病毒,长12.3~12.8kb;包括3种不同的基因型,即BVDV-1、BVDV-2和BVDV-3,每种基因型也被分成了不同的亚型,在我国主要流行的是BVDV-1型的1m~1v[6-8]。一般,BVDV病毒粒子的直径为40~60nm,极少部分的病毒粒子直径超过65nm,由拟核、核衣壳及脂双层构成[9]。BVDV入侵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生存依靠的是宿主细胞的细胞组成成分和生物多样性,因此,当BVDV侵入宿主机体后,其基因组会与宿主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