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236|2023|11建筑历史与理论引言明代晋西北边防军事管理为都司卫所制度与九边总兵镇守制度双重体制并置的格局,在山西,都司卫所制度的建立早于九边总兵镇守制度。都司卫所制度从京师推行到各地府县,重要的地方设卫,次要的地方设所。卫所是国家最基础的军事组织,除指挥军队外,还管理屯田、屯粮和当地民众,形成了同一卫所屯田坐落分散各处的特点,范围覆盖了三关地区①。九边指以九大军事重镇为核心的九大边防区②,每个防区内有常驻军队,各负责一段边墙、城堡和墎台的修筑,形成整体防御。军事体系内的等级分为镇城、路城、堡城以及堡寨,堡寨是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下级防御单位,数量居多,是古代人民为抵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一种聚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地理条件之下[1],它被用作军事驻扎和乡民躲避战乱之用[2],具有强化防御的个性表现[3],是研究明代军事建筑的重要依据。聚落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居民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聚落。当村落普遍修建堡寨之后,“堡”与“寨”就成为了村落的代名词[4]。堡寨的空间形态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主要以独堡为主,根据堡群的空间和组合关系,有连堡相邻、堡堡相邻、多堡相邻等形式,形成了晋西北堡寨空间的独特性[5]。堡寨聚落通常由住宅、庙宇、祠堂等相关公共建筑构成,是一个内涵丰富、存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共同体,居住是目的,防御是手段[6]。晋西北堡寨依靠于长城和黄河,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图1)。在明代,神池县达木河村隶属于山西镇③,东邻长城,北接利民堡,连接宁武关和偏头关,2022年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本文从防御形制、聚落及院落空间形态等方面,分析总结出达木河村的聚落空间特征和建筑特色,为传统村落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提供依据。1研究对象以及方法达木河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神池县东湖乡,所属地区为黄土高原。本文从选址、聚落、院落到单体,完成对达木河古村落的实地调查,运用无人机及三维激光扫描仪完成村落的数据采集。通过3C软件(centercapturecenterengine、centermaster、viewer)将图片整合成三维影像(图摘要:军事型防御性聚落村落空间形态既保证了军事防御,还兼顾日常生活,同时体现了地方性的适应性策略。文章选取晋西北防御性聚落达木河村,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从其修建背景、聚落空间形态、院落空间形态等方面,探讨堡寨型村落的营建智慧,提出晋西北堡寨型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策略,为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文化传承提供借鉴。Abstract:T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