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2024年第4期小语论坛统编版教材中——《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为例杨小波小古文教学的基本方向和实践策略摘要:小古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刻。学习小古文,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文知识,体会文言之美,更能学习到古人的美好品格和处世智慧,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文章旨在研究小古文教学的实践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小古文统编版教材中的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形象鲜明。但由于小古文独特的文言形式和近乎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及众多的冷僻字眼,对于学生的理解认知、内涵洞察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1]。笔者以统编版四年级中《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尝试和思考。一、紧扣文言特质,强化朗读中扎实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言文读通顺、读流利,不断触摸文言内核,蓄积文言语感。首先,关注文言诵读的合理停顿。如“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如果学生在这样的基础上,仍旧难以突破生活中固有的表达习惯,教师则可以从语气语调、轻重缓急的角度,对学生展开逐字逐句的示范与指导,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文言诵读范本,夯实他们的文言朗读基本功。其次,关注小古文朗读时重音处理。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语句之间长短交替,形成了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音律之美和形态之美。如课文中“此必苦李”是王戎解释自己“不取道旁李”的重要原因,是整篇文章中体现王戎聪明机智的关键点,教师可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节奏和重音的处理,从而更好地顺应文章表达的内在意蕴,起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二、聚焦阅读方法,补充留白中融通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尤其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积极倡导学习策略和方法的传授,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奠定基础。首先,要充分利用好编者针对学生具体学情而提供的注释,组织学生借助注释进入文本情境中,在理解文本大意后用通顺的语言复述文本内容,强化对障碍字词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古今意思的变迁和异同。如小古文中的“尝”,除了要让学生积累“曾经”的意思外,还需要和现代汉语中的“尝”进行对比,一方面促进学生对独特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丰富学生阅读小古文、理解其大意的基本方法。其次,紧扣文言文表达的内在留白。小古文语言简练,具有极强的跳跃性,文本中蕴藏着很多表达的留白,需要教师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意识,基于故事情境进行补白,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