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文言文的内容编排作了调整,学段上从第三学段提前到了第二学段,数量上由原来的4篇增加到16篇,这些调整直接影响着文言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第二学段作为文言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该教什么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前提是深入分析课程文件中的规定性要求;明确第二学段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首先要了解当前的教学实践教了什么,基于实证分析进行讨论。《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世说新语·雅量》,讲的是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本文主人公是儿童,文章篇幅短小,内容通俗易懂,适合文言启蒙阶段的学生学习。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将其作为新增的文言文篇目,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一、编码系统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将文言文学习统整到学习任务群中,并没有专门阐释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因此,需要从“学业质量标准”和“文言文教学价值”两个维度设计“文言文教学内容编码系统”。1.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分析义教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整合语文实践活动,描述学生语文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四个学段的语文学业质量标准之间相互衔接,体现了层次性、整体性,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供了基本依据”[1]。学业质量标准也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期望成果的参考框架,能帮助教师识别和选择关键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等具体的教学内容。第二学段的学业质量描述中,与文言文教学相关的描述为:“乐于参与读书交流活动,能诵读学过的优秀诗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2]“乐于参与”指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态度;“诵读”与“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说明文言文朗读技巧的掌握须建立在对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体现的是对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方面的综合要求。总体而言,第二学段的文言文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方面能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形成初步的文言文素养。2.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分析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第二学段文言文教学内容选择:基于实证分析的讨论——以《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小鸾吴欣歆【摘要】本文根据文言文独特的教学价值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要求设计编码系统,选择七位优秀教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堂实录进行文本分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