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第1页第08讲分析程序用作实质性程序与总体复核三、用作实质性程序★★★1.总体要求(1)目的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2)实施的前提第一,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第二,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存在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3)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相对于细节测试而言,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达到的精确度可能受到种种限制,所提供的证据在很大程度上是间接证据,证明力相对较弱。(4)考虑的因素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无论单独使用或与细节测试结合使用,注册会计师都应当:①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②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③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包括单项重大的错报和单项虽不重大但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的错报)。④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第七条的要求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2.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1)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2)在某些情况下,不复杂的预测模型也可以用于实施有效的分析程序;(3)不同类型的分析程序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证;(4)对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适用性的确定,受到认定的性质和注册会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影响;(5)在针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时,特定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也可能视为是适当的。3.数据的可靠性(1)数据的来源: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2)数据可靠性的影响:数据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根据数据形成的预期值。数据的可靠性越高,预期的准确性也将越高,分析程序将更有效。注册会计师计划获取的保证水平越高,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也就越高。(3)确定数据的可靠性是否能够满足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需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①可获得信息的来源。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