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esteachers@163.comTel:027-87158992ENGLISHSQUARE[摘要]美国汉学家西利尔·白之深受中国文化的吸引,翻译成就斐然,为中西文化交流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本文聚焦白之翻译的《牡丹亭》译本,深入剖析了白之的翻译方法及翻译观。白之在翻译过程中巧妙运用了多种方法,既保留了原作的艺术魅力,又使译文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他的译作为中国古典戏剧翻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其翻译方法背后的逻辑和动机,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关键词]《牡丹亭》;白之;翻译;中国古典戏剧[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13-0020-04汉学家白之《牡丹亭》译本翻译研究□黄晨作者简介:黄晨,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学。收稿日期:2024-4-181研究背景西利尔·白之作为20世纪杰出的汉学专家,以其对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和精湛翻译而广受赞誉。他一生勤于笔耕,不仅在诗歌创作、文学批评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还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英译工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架起了坚实的桥梁。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和独到的见解,为增进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巨匠汤显祖的经典之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国古典戏剧的瑰宝。这部作品取材于民间故事,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爱情与命运的交织,成为后世传颂不衰的佳话。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牡丹亭》的英译研究,以期将这部杰作介绍给更广泛的国际读者。在众多译本中,汉学家白之的《牡丹亭》译本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牡丹亭》在西方世界的首部全译本,白之的译本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白之凭借其精湛的翻译技巧和深厚的文化积累,成功地将原作的艺术魅力传递给了英语读者。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白之的翻译才能,也使他在汉学界获得了高度的认可,他翻译《牡丹亭》的举动被称为“20世纪伟大的文化盛事”之一(章书瑜,2018:29)。白之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作的字面意义,更深入地挖掘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使译文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同时,又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然而,尽管白之的《牡丹亭》译本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关于该译本的翻译研究仍有不足。笔者在知网上进行检索发现相关研究多涉及对白之译本的评介和传播、白之译本与其他译本之间的平行比较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