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现实观照的寓言:生存与行动逻辑的错位影片以老金的行动逻辑为脉络展开,金丽娜的离奇死亡是整个故事的开端,老金为了追寻真相,踏上了跨海寻仇的旅程。这一事件引发了他内心的愤怒,开始怀疑每个角色的真实动机和身份。影片一方面呈现角色的行动路径,另一方面通过现实层面的错位对比触碰生存环境所致的深层结构性问题。首先是两家的阶层区别,乡野小岛和现代城市别墅的空间对比直指渔民与富人身份的差异。在海岛独居的金陨石习惯了冲锋搏击与险境逃生,原始生存是他的第一要义。相比之下,景岚的别墅则充满富裕、生人勿近、冷峻危险的气息,连同困住金陨石的地下室一起困住了彼此生活的阶层差异。二者的生存与行动逻辑自然截然不同,一方在搏杀中突围,另一方则善于调动资源。其次是对于子女而言,一个在被宠溺和无限包容的环境下成长,另一个则长期极度缺爱,鲜少得到爱的回应,因此两人的爱情观也不同。一个占有欲、控制欲突出,另一个近乎病态地追求爱;一个充满戾气、向外所求发泄,另一个自耗自戕。两个天差地别的教育环境造就了性格的极端差异,也造就了成年人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错位。如果老金代表的是依靠原始积累的普通大众,景岚和李烈则代表了吃到现代化红利的阶层,但无论生产资料处于何种境地,他们在代际沟通上都是束手无策的。两个家庭同样面临生存压力和子女教育问题,在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形成的错位夹缝中,他们都是子女背后的避风港。无论是何种父权,本质的思维逻辑都是对生存问题的解决与升级,而子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的诉求则超越了生产资料,追寻超越物质的精神诉求,这难以调和的问题造就了家庭的错位。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家庭亲情的瓦解以及父母子女之间天然血缘关系的淡薄,逐渐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所隐喻的残酷青春、残酷中年是代际关系的错位,也是时代的错位。2…复仇想象中的对抗与共生“电影似梦”的观点由来已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梦的生成是潜意识领域将主体白日经历的残余、身体刺激和梦思维作为素材,经过浓缩、移植、二次加工等梦的工作机制转化成具象化的故事内容[1]。弗洛伊德在《梦的释义》中专门阐释了梦最根本的情感特征——梦是愿望的满足。在梦境的“故事文本”中,梦的意义就在于满足主体的愿望需求,因为主体在现实存在的生活环境中的愿望往往难以达成和实现。影片将现实中金陨石的犯罪复仇和娜娜的自杀过程串联在一起。娜娜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