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艺术管理晋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以《烂柯山下》为例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卓洋隋欣摘要: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的晋剧历史久远,广为流传,是山西地方戏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山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象征,也是山西在文化方面留存下来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通过对晋剧新戏《烂柯山下》的研究和分析,以此来挖掘和思考晋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字:戏曲晋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明代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如今山西的四大剧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晋剧就是其中之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当地的民歌,曲调,秧歌等民间艺术,因此极具晋中地区的民俗气息。后来在党的文化艺术路线的正确领导下,晋剧和其他剧种进入了一个新的迅速发展的时期。如今,在谢涛,孙红丽等名家的推动下晋剧艺术也进入一个长足发展的新时代。一、《烂柯山下》的创作背景(一)剧作家介绍徐棻,于1933年在重庆出生,后来参军,在部队的文工团担任演员,并兼职创作员,在此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转业工作之后,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新闻专业,工作后调入成都市川剧院。成为川剧史上第一位女性作家。1998年退休,至今笔耕不辍。徐棻作品以数量多和质量高而能与时俱进著称。曾数次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等。她构建的“无场次现代空台艺术”,为古老戏曲具有现代品格提供了有价值的范例。(二)《烂柯山下》的创作背景晋剧《烂柯山下》与川剧《马前泼水》同宗同源,由著名剧作家徐棻编剧,该作品既沿袭了以往“覆水难收”的故事内核,对故事情节做了重大改变,对于人物的形象做出了极大的改变,在思想上给予了这部戏一个新的思考,让人们从当代的视角来审视古代的婚姻,并从中得到对当代的婚姻感悟。将男主角朱买臣还乡在烂柯山面对妻子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唱作俱佳,扮相秀美,徐棻的改编,充分遵循戏曲艺术与技术的创作规律。徐棻的改编本遵循“一人一事”的传统线性叙事,作品中充斥着时间与空间的相互转换,演出的节奏也十分贴切故事的发展。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传统戏的发展都有着深深的担忧,以徐棻对于生活深刻的洞察以及数年来对于戏剧创作积累的深厚功底,为现在的传统戏改编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在改编中用当代意识观照历史题材,用现代思维方式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引发观众对婚姻价值观的深入思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