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37卷第5期2024年3月Vol.37No.5March2024艺术科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学习应用以便捷化和个性化等优势受到了学习者的青睐。但现有移动学习应用仍存在照搬传统模式、学习形式单一、缺乏交互性等问题,影响了学习效率。分布式认知理论突破了传统认知限制,将认知分布状态扩展到整个认知活动中。通过分布式认知理论,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分布,为设计和优化移动学习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提升移动学习应用的效率和体验。1…移动学习现状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以手机和平板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快速融入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移动学习成为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截至2020年初,中国有4.2亿移动学习用户,占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近半数。早在2002年,人们就开始利用移动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网络传输速度的加快,移动教育资源愈发丰富,促进了更多移动学习应用的开发[1],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开展学习的机会。移动学习打破了学习空间的束缚,却仍将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看作独立的脑内活动,同伴交流、学习环境等传统课堂中潜藏的认知要素都被忽视,学习者只能从静态、零碎的知识中汲取营养,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2…分布式认知理论概述心理学家赫钦斯首次提出分布式认知理论,指出认知在个体内部、个体之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时间等多个方面分布[2]。传统的认知主义将认知视为大脑内的信息加工过程,而分布式认知理论将参与认知过程的各元素及其相互功能关系都作为认知分析单元,从系统层面重新考虑认知要素。学者所罗门提出了一个个体认知与分布式认知交互关系的模型,该模型中个体认知独立于分布式认知,阶段性地发生交互,认知过程呈螺旋式上升[3]。分布式认知的发展与教育学紧密相关,许多学者也致力于将其应用于教育领域的研究。学者任剑锋等人探讨了分布式认知在CSCL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问题[4]。学者邵朝友等人建构出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5]5。学者张伟等人提出了分布式视角下的移动学习观,指出移动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和对话联结的过程[6]22。但以上研究都未深入具体的应用设计之中,缺乏详细的设计描述。3…分布式认知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3.1…分布式认知介入移动学习的优势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分析和构建移动学习应用提供了一个出色的理论框架,个体、媒介、环境等认知要素可以与移动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