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规模化牛场常见疫病及防治措施田鹏(吉林省磐石市烟筒山镇综合服务中心畜牧服务站,吉林磐石132302)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规模化养牛中常见的疫病,分析其特点和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对规模化养牛中的疫病防控的深入研究,期望为规模化养牛提供实用技术指导,以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关键词: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策略;免疫接种;可持续发展作者简介:田鹏(1970—),男,汉族,吉林磐石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畜牧兽医。规模化养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然而,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诸如疫病管理、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在密集的养殖环境中,一旦发生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有效的疫病防控策略对于确保养牛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1规模化牛场常见疫病1.1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具有多个血清型,因此其流行病学特征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存在变异。感染牛表现出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发烧、食欲不振、奶量减少,以及在口腔和蹄部出现病变[1]。病变通常表现为疱疹和溃疡,这不仅会给牛带来极大的痛苦,也会影响其日常功能,如行走和进食。口蹄疫严重的病例,还会导致流产或死亡,尤其是弱小或健康状况不佳的牛。口蹄疫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健康牛与患病牛的直接接触,尤其是通过受感染牛的唾液、粪便或尿液,是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在密集的养殖环境中,病毒还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此外,人类活动如运输工具、饲料、饮水或农场设备等的间接接触,也会导致该病毒传播。1.2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主要侵害牛的生殖系统[2]。这些细菌能在牛体内引起慢性感染,并长期存在于群体中。布氏杆菌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或水源等传播,尤其是分娩或流产后通过胎盘组织和分泌物传播。由于其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该病的传播风险。感染布氏杆菌的牛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一系列复杂的临床表现。最显著的是流产,通常发生在妊娠后期。此外,母牛出现子宫感染,而公牛发生睾丸炎和生殖能力下降。慢性感染还会导致牛只的关节和乳腺炎症,进一步影响牛只的整体健康和生产性能。1.3结核病结核病的发病机理关键在于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