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医疗装备2024年3月第37卷第6期MedicalEquipment,March.2024,Vol.37,No.6失眠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青年人群的疾病,患病率高达40%,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女性占比高于男性。该病的发生主要与生理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行为生活方式、遗传因素有关[1]。失眠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痛苦,还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甚至增加死亡风险,需尽早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避免其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镇静药物、安眠药物治疗失眠患者,但长期服用以上药物会损害记忆力、专注力与反应能力,还可产生药物依赖性,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中医治疗失眠患者的经验丰富,多种非药物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还可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学将失眠称为“不寐”,认为该病由外邪所感、暴受惊恐、思虑劳倦、七情内伤或禀赋不足所致,病机为气血失和、阴阳失衡,使脏腑功能失调,进一步造成神不安舍或神明被扰,引发不得眠、不寐[2]。有研究从肝论治失眠,认为肝疏泄失滞,情志失常,气机瘀滞,心神不宁,进而阻滞气血津液,损伤心、肾、脾脏腑,故治疗以疏肝解郁安神为原则[3]。廖中堂等[4]根据疏肝调神理论对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进行针刺与穴位埋线治疗,发现疗效较显著。疏肝调神针刺疗法是依据肝主疏泄、调情志所制,强调疏肝和调神两大治疗原则。此外,高鹏鹏等[5]探究解结针法治疗失眠患者的作用机制,认为解结针法可以祛除失眠症结,包含“虚结”和“实结”,将失眠涉及的脏腑、经脉统一起来,达到疏通经脉、调和脏腑的目的,可充盛组织器官气血,濡养脑目、心神,使失眠自愈。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解结针法结合疏肝调神法治疗失眠患者,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19~48岁,平均(36.75±5.28)岁;病程3~20个月,平均(10.93±4.23)个月。试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18~50岁,平均(36.39±5.72)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1.28±4.8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新余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已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且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6]中失眠的诊断标准,即解结针法结合疏肝调神法治疗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宋思庆新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