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乐器学堂音乐教室Instru福建南音的内外双向传承与传播模式探究以泉州南音乐团为例文郭璨摘要:当代福建南音的繁盛与政府、民间、专业团体、学校、研究群体的共谋密切相连,通过各方相互链接和响应,形成于内自给自足,于外拓宽市场的传承与传播模式。本文以泉州南音乐团为例,将其置于南音传承体系内部,通过分析该团内部结构、自身定位、传承使命,探讨其与民间馆阁、学校等传承主体的互动形式,同时阐述乐团当前推动南音向外传播的具体方式,为传统乐种的当代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关键词:福建南音内外双向传承泉州南音乐团作为扎根华夏文明,拥有千年历史的古乐文化,福建南音在当代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政府、民间、专业团体、学校、研究群体的五方共谋下,形成了兼有内、外两面的传承与传播模式。向内的一面以传承为主,各方相互链接和响应,以自给自足的方式来延续南音传承。向外一面以传播为主,各主体发挥自身优势,以不同形式推动南音对外传播。本文将以专业团体中的泉州南音乐团为例,在分析其团体结构、自身定位、传承使命的基础上,探讨其如何从内、外两面推动南音的当代传承与发展。一、乐团简述1960年,在时任泉州市市长的王今生的倡导下首次组建“泉州民间乐团”。并于1986年更名为“泉州南音乐团”(以下简称“南音乐团”或“乐团”)。该团一方面致力于南音指谱的挖掘、整理和校订;另一方面注重南音唱奏人才的培养。乐团自成立以来,历经60余年,不但成就了众多知名南音艺术家,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后继人才。同时,该团还积极参与或举办诸多大型文艺活动,如多届国际南音大会唱、“泉州南音年”的活动及专场演出、中央电视总-58-MusicalInstrumentMagazine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等。泉州南音乐团作为南音专业团体,其肩负的职责与民间馆阁、高校等其他传承主体相异。本文将聚焦于乐团本身,从内部演员构成及业务考核标准出发,分析该团在演员的代际传承中如何维持南音唱奏的专业性,同时探讨专业团体如何在国家“双创”政策的指引下平衡传统与创新。(一)演员结构与业务考核据该团负责人介绍,当前团内在编演员可按年龄层次划分为四批次,即20岁、30岁、40岁、50岁各一批,分别有7人、6人、5人、4人,共22人。此外,每隔8至10年会收录一批新成员,每批约6人左右。由于师承对风格的影响巨大,因此,近十年来在同批成员招收过程中多偏向于泉州市艺术学校南音表演专业的同班同学。乐团的演员录用考核以南音技艺为核心,共有四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