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信函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贸信函虽然在商务话语中占比不多(约占9%)(Bargiela-Chiappini,Nickerson&Planken2006),但是在商务沟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商务活动中,书面交流更有利于传递复杂或精确的信息。同时,书面交流多使用专业术语,其规范程度高于口头交流,这样既减少了沟通中歧义的产生,又便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外贸信函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在现实商务沟通中,外贸信函常常出现可读性偏低的问题,导致沟通者双方在交流中出现误解甚至冒犯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在外贸信函的写作中缺乏读者意识,即忽视了读者的重要性,没有从读者的视角传递信息。下面从修辞学领域的“读者意识”视角出发,研究商务沟通中外贸信函的可读性写作策略,以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外贸信函的有效写作。一、读者意识的内涵及重要性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最早在演讲领域提出读者分析理论,他认为在演讲中应把听众作为一个关键因素来考虑,为了让听众能够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思想和观点,要不断寻找演讲者与听众之间在情感、思想、理智、态度等方面的统一(Aristotle2004)。后来,修辞学领域的“读者分析理论”演变为“读者意识”,强调读者的重要性。麦克亚历山大(McAlexander1996)认为,判断一部作品的好坏,最重要的是看读者的反应。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伊泽尔(Iser)曾经提出“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他认为“在文学文本的写作过程中,作者的大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而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并与其对话的过程。因此,读者的作用已经体现在文本的结构之中(Iser1978)。由此可见,读者是文章内容和语言构成的重要因素。外贸信函作为商务沟通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双向交流模式,其写作对象是现实中的读者。如果不考虑读者的接受度及内容的可读性,就极易造成信息的曲解,影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商务沟通的质量。因此,外贸信函的写作应体现读者意识,无论是文体的选择、结构的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要从读者视角考虑,以实现信函文本的可读性。这里外贸信函的可读性不仅指内容上的表述清楚,还表现为适合的文体、规范的格式、得体的语言及有效的沟通。二、读者意识视域下外贸信函中的语步及其实现策略外贸信函根据商务功能可分为正式的商业往来信函和非正式的备忘录、会议记录、便条、内部邮件等。根据功能的不同,外贸信函又分为询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