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实验研究∗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帅焘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第一作者简介:夏海梅(1990-)ꎬ女ꎬ硕士ꎬ主管中药师ꎬ研究方向:中药药理研究及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ꎮ△通信作者:瞿广城ꎬE-mail:277960224@qqcom红雀嘴茶不同药用部位浸出率比较及安全性研究∗夏海梅ꎬ王莉ꎬ陆中云ꎬ瞿广城△(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ꎬ云南昆明650223)摘要:目的测定红雀嘴茶4个不同部位的浸出率及其嫩叶芽的安全性研究ꎮ方法分别以70%乙醇和水为溶剂ꎬ加热回流提取ꎬ测定嫩叶、老叶、嫩芽、果实的浸出率ꎬ比较2种不同溶剂提取后不同部位的浸出率ꎻ取各提取液进行盐酸-镁粉、三氯化铝实验鉴别其是否含黄酮类成分ꎻ不同溶剂提取嫩叶芽测定浸出率ꎬ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其安全性ꎮ结果同一溶剂提取ꎬ浸出率:嫩叶>嫩芽>果实>老叶ꎻ同一部位不同溶剂提取ꎬ浸出率:70%乙醇>水提取ꎻ红雀嘴茶嫩叶、嫩芽、老叶、果实均含有黄酮类化学成分ꎻ不同溶剂提取测定嫩叶芽浸出率:70%乙醇(4993%)>50%乙醇(4617%)>水(4540%)ꎻ急毒实验研究ꎬ观察14d内小鼠死亡率ꎬ水提组小鼠总死亡率15%ꎬ醇提组小鼠总死亡率50%ꎮ结论红雀嘴茶嫩叶、老叶、嫩芽、果实均含黄酮类化合物ꎬ浸出率高ꎬ乙醇提取浸膏得率大于水提取ꎬ其中直接阴干嫩叶芽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损害ꎬ应谨慎使用ꎮ其果实浸出率高ꎬ可进一步开发研究应用ꎮ关键词:红雀嘴茶ꎻ浸出率ꎻ鉴别ꎻ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4-0092-04雀嘴茶ꎬ杜鹃花科越橘属樟叶越橘(vacciniumdunalianumWight)植物的幼嫩叶芽[1]ꎬ因形似雀嘴呈钩状ꎬ在云南彝族民间称为“雀嘴茶”ꎬ色红者称为红雀嘴ꎬ色白者称为白雀嘴ꎮ彝医称“那景弄”、“罗嘎丕”ꎬ用其干燥枝、叶ꎬ谓明目茶[2]ꎬ具有清热养阴ꎬ祛风明目ꎬ润肠通便ꎬ舒经活络的功效ꎮ雀嘴茶是云南滇中特有野生茶代用品ꎬ最早在明朝作为贡品使用ꎬ又称“始祖茶”ꎬ多生于海拔1500~3600m的灌木丛ꎬ主产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地[3]ꎬ红雀嘴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ꎬ目前尚不可大量栽培ꎬ仅有移栽品ꎬ多野生ꎮ民间记载ꎬ常饮雀嘴茶可提神醒脑、健脾益气、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等ꎮ研究发现ꎬ来源于杜鹃花科南烛属植物的叶(L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