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吴献安(温州市瓯海区娄桥河庄小学,浙江温州325000)【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思辨性阅读作为新课改下创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价值入手,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提出增设质疑疑问环节、创设教学情境、创新设计教学过程等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4)06-0053-03【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06.0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性能力和辩证性思维,并使其在阅读活动中进行迁移应用。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思维、夯实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在阅读课程教学中深入理解思辨性阅读的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辩证性思考,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小学语文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一)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思辨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思辨性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阅读过程,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的互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素养。(三)培养学生评判性能力思辨性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反思。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从而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看法和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