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24年3月(总第260期)英语广场[摘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其当代价值日渐凸显并受到重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翻译对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至关重要。本文以广西三江侗族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在充分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外宣翻译中存在的文化缺省现象加以研究并探索补偿策略,以期向世界展现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性,塑造广西的文化形象。[关键词]民俗文化;文化缺省;翻译补偿[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167(2024)08-0015-05广西侗族民俗文化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胡照洁作者简介:胡照洁,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24-1-2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和思想保障。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广西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亦称作“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中集居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与劳作过程中所创造并世代相传的文化事项。它包括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及精神生活民俗等。广西作为边疆地区,其多民族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财富。做好广西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推介,展示广西多民族的美好形象,对帮助世界了解广西民俗文化,助力广西沟通世界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背景信息的不对等,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一方耳熟能详的内容对于另一方来说可能非常陌生。王东风(1997)指出,“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要想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就必须要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或语用前提,有了这一共同知识或语用前提在交流时就可以省去一些对双方来说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因此,在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适时地补充所缺省的文化,保证目的语读者对语言文化内在背景的理解,消除“意义真空”。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侗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存在着文化缺省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广西柳州三江侗族民俗文化为例,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现象并提出有效的补偿策略,以期帮助侗族民俗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1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1.1文化缺省的定义在某一特定的文化中,人们在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共享的知识进行沟通时会省略一些信息,这些被省略掉的元素或内容被普遍认为是共享的常识,因此在交流沟通过程中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