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文艺教研1…高等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1…主体性缺失20世纪,西方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也推动了我国音乐教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西方理性主义的到来,限制了我国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使其沦为“西方音乐”的素材音乐,成为音乐教育与音乐创作的“附属”内容。管建华提到,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课程依然以西方课程体系为主要课程,以“工业文明时代的音乐话语体系为主要话语体系”[1]。这样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主体性的缺失,造成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现代性危机。反观很多东方国家在西方教学体系与本国音乐教育之间的融合中坚持自身音乐教育主体建设,如印度卡拉希特艺术学院和马德拉斯大学音乐系都是本土或长期外聘的印度传统音乐家口传心授的教学[2],其本土音乐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极高,不存在主体身份的缺失。在2004年召开的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中[3],主席格雷·麦克菲尔森教授指出在当下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在不同国家应有各自国家的特点。管建华提到,“根据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原则,西方艺术音乐传统中的音乐应该作为学校教授音乐之中的一种。但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西方音乐模式,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应该是音乐课程的基础”[4]。以西方音乐知识体系作为音乐课程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中国传统音乐自身的认知方式。用一种音乐文化体系翻译并直接取代另一种文化体系,导致音乐的后殖民问题,使本国音乐被其他音乐文化操控,主体性严重缺失。1.2…音乐文化缺失目前,我国高校乃至中小学音乐教育以西方工业化音乐教育体系开发范式的技术理性课程为基础。管建华提到,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主客观认识的审美、科学实验心理学的“乐音音高”的视唱练耳以及音高形式逻辑实体的音乐分析主宰了人们的音乐思维、行为和评价方式。显然,西方理性的音乐分析方式并不适用于分析东方音乐心与声源交融互动的双向生成的音乐[5]。与西方音乐的“无生命”相比,东方音乐与我国音乐有相似之处,即其以演奏者为中心,根据当时当下的音乐情境形成音乐。管建华提到东方音乐如阿拉伯玛卡姆、中国曲牌和木卡姆、印度的拉格都讲究音乐的过程及音乐产生当时当下的情景[6],“物动心感”而随心即兴。西方音乐体系中音乐作品的演绎源于精密计算下的孤立的、理性的、固定的音高,不讲究情境下的身心感知,追求技术的华管建华高等音乐教育思想探究张欢(扬州大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