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2024/05/063高一论述文读写融通教学策略探微胡奇良胡奇良,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教师。摘要:文章认为高一论述文写作任务融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分别倾向于“向谁说”“说什么”“怎么说”。运用支架理论,可以实现论述文写作的读写融通。教学策略有勾连课外、模仿迁移、思维阶梯以及分项微型等。关键词: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读写融通;教学策略如何处理“我”与自然、“我”与时代、“我”与社会以及“我”与他人的关系,是高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这里的“我”可能是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我”,也可能是一个被角色和任务化了的“我”。统编版高中必修教材基于“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任务群读写融通的编写体例,让高一论述文写作教学既具备了真实情境,又可以激发“我”的理性思考。下面就高中必修教材论述文写作任务作一下梳理,同时在教学策略上作一些探究。一、读写融通既是课标要求的体现,也是教材编写的呈现方式(一)《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写作思维的角度来看,高中生在学习形象思维方法、发展叙述能力的同时,要进一步学习逻辑思维方法,增强论述申辩的思维能力。就论述文写作而言,《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阶段写作的基本要求,即能“发展逻辑思维”“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已的观点和阐述自已的发现”“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重点要达成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科学、理性的写作精神与写作态度的构建”“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辩证思维力的养成与发展。"[2]课标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是这样表述的:“(1)阅读古今中外论说名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阅读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学习作者评说国内外大事或社会热点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阅读各类文本时,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思辨辩能力。(2)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3)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地进行辩驳。”3]第(1)点主要谈的是思辨性阅读。课标在这里具体举出了两类阅读文本,一类是064/2024/05/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堂教学/“古今中外论说名篇”,一类是“近期重要的时事评论”,这是思辨性文本的两个大的类别。运用理性思维,批判地思考文本,围绕文本开展具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