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艺术研究亚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最先由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系提出,后由英国伯明翰学派继承,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研究[1]。青年亚文化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主流文化和父辈文化而言的,它主要由青少年群体发起、创造,是与主流文化、父辈文化既抵抗又合作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青年亚文化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征,第一,具有抵抗性。亚文化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导致其天生就与主流文化对抗,抵抗主流文化的“大众化”。第二,具有边缘性。亚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主要集中于一小部分人中,这一群体通常处于社会边缘,且这种文化现象只在特定的年龄层流传。在新媒体与互联网兴起的当代,青年亚文化发展迅速,种类繁多,COS、快闪、古风、民谣、鬼畜……这使青年亚文化在新时期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的抵抗模式还适用于当下的亚文化体系吗?青年亚文化在如今的社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对此,本文拟以古风音乐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历程及文化意义,以探究亚文化体系的发展。1…理论回顾与概念厘定1.1…青年亚文化伯明翰学派在“仪式抵抗”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中对亚文化作出了正式的表述:“亚文化是更广泛的文化内种种富有意味而别具一格的协商。他们同身处社会与历史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际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具体矛盾相应。”从对这一概念的解析可以看出伯明翰学派对青年亚文化的核心理解[2]。伯明翰学派的抵抗模式理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亚文化发生发展的原因,但是其过于深刻化与本质化地假定了青年的任何行为都具有文化甚至政治上的抵抗意义,带有无意识的抵抗策略,这忽略了青年群体为了寻求“娱乐”而扮演亚文化角色的问题。随着新媒体文化日益兴盛,文化消费模式日渐多样,各种亚文化进入“网络”之后,伯明翰学派所说的这种“抵抗”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娱乐性被逐渐放大。1.2…古风音乐古风音乐兴起于网络,其发展历史较短,截至目前,学界对其没有非常明确的概念界定。甚至古风音乐、国风音乐、中国风音乐等多个名词也被混淆在一起,难以区别。因此,本文试结合古风音乐的特征,联系当下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抛弃标签化的成见,对其进行概念厘定。定义如下:古风音乐是内容与意境上立足于传统文化,形式上运用现代表达的流行音乐。古风音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词曲甚至唱腔中要带有“古人古事”之风,这个风并不只是指风青年亚文化视角下古风音乐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