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珍品茗漫步乐林sicalmagazine浅析柳琴戏中的柳琴伴奏文/刘慧萍摘要:柳琴作为柳琴戏的主要伴奏乐器,自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引来了许多戏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柳琴戏中的柳琴伴奏发展历程、柳琴的托腔伴奏以及柳琴伴奏的即兴化发展特征进行分析,阐述柳琴伴奏在柳琴戏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更多的柳琴伴奏人员对其伴奏方式与特点的了解做好理论基础。研究柳琴戏中柳琴的伴奏,有利于柳琴伴奏在将来的戏曲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词:柳琴伴奏柳琴戏戏曲正所谓“曲者噪音含琴音,琴师也是唱曲人”,柳琴戏语言淳朴、音调简单,内容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山东与苏北一带的人民的认可。随着柳琴戏被戏曲研究者们所发掘,其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伴奏工作也正在被慢慢了解。一、柳琴戏中的伴奏发展从清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都有沿街卖唱的小群体,是穷苦农民谋生的手段,农民们或是一人独行,或是两人搭伙沿街进行乞讨卖唱的活动。拉魂腔(柳琴戏旧称)形成的初期,艺人们以敲击竹板或子击打节奏来作为演唱的伴奏。这时期的拉魂腔没有角色分工,也没有人物装扮,艺人以第三者的角度向听众诉说故事,这时的拉魂腔尚处于说唱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拉魂腔逐渐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唱腔,就出现了一批职业的或半职业的艺人。在最初柳琴还未改革时,艺人们会把“柳琴套”戴在右手中指上进行演奏。这种演奏方式加入子,一人弹柳叶琴,一人敲子,沿街卖唱,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出形式。后来随着戏曲班舍的出现,人数逐渐增多,演唱与伴奏便逐渐分开,这时就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伴奏工作的艺人,伴奏乐器的种类也跟着丰富起来。除了柳琴这个主奏乐器以外,打击乐是最先发展起来的。而在拉魂腔阶段,由于人员的不足,伴奏乐器还会由演唱者来兼任演奏,演唱与伴奏不会完全分离。直到柳琴戏阶段,伴奏乐器除加入了大量民族乐器以外,还增加了大量的西洋乐器,形成了吹、拉、弹、打健全的组合,从而丰富了伴奏音乐的层次。二、柳琴伴奏的托腔一个戏曲的剧目中之所以能够表现出与其他剧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戏曲特色,最主要的原因是戏曲声腔核心所存在的差异,音程的变化,音色的转换等等。而无论节奏如何变换,只要将其自身的腔体作为核心进行转变,它的戏曲风格都会得到充分体现。在柳琴戏的表演过程中,柳琴主要承担着伴奏中托腔的重要作用。所谓托腔,就是伴奏者要与演唱者同步进行。演唱者唱到哪儿,伴奏就得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