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24年第4期牛巴氏杆菌病的感染因素与防治孔祥芬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芹河区域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榆林719000摘要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血性败血症,主要通过接触性传播,以病牛和带菌动物为传染源,感染牛群的消化道,引起大规模患病,是养牛业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病牛临床表现为发烧、肺炎、胃肠炎,剖检可见内脏大出血等,严重影响牛群的健康发展。目前,疫苗接种是该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用市售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进行预防。治疗方面,可采用抗菌类西药或清热解毒类中药针对治疗,减少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推动养牛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关键词牛;巴氏杆菌病;感染因素;防治方法1980年初期,巴氏杆菌被路易斯·巴斯德在病鸡中分离而得,并以其名字加以命名。目前,牛巴氏杆菌病已遍布全球各地,在各个国家均有病例报道。我国牛巴氏杆菌病多呈散发病例。袁敏明[1]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青海省牦牛巴氏杆菌病发病率约为7.89%,发病率较2019年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生时,多数牛会迅速发病,急性病症牛可在24h内死亡。此外,该病传播速度较快,若无法及时治疗,在牛群中会呈现群发感染、混合感染和交叉感染趋势,大大提升了牛群的患病率与病死率[2]。若此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不到位,无法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阻断疾病传播,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明晰该病的感染途径、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进而进行全面防控十分重要。1病原学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是1种两端钝圆、中央微突的短杆菌或球杆菌,长0.6~2.5μm,宽0.25~0.60μm,没有芽孢,无鞭毛。此外,巴氏杆菌可引起动物的多种巴氏杆菌疾病,对动物有较强的致病力。目前,巴氏杆菌可分为A型、B型、D型、E型和F型,共5个血清型,不同的血清型对动物的致病力不尽相同。而在我国,常见的血清型主要是A型与B型,A型主要导致牛纤维素肺炎,B型则多引发牛出血型败血症。2发病机制牛巴氏杆菌病根据临床症状多分为:肺炎型、水肿型、败血型[3]。1)肺炎型牛巴氏杆菌病主要指牛感染巴氏杆菌后常引起肺炎。牛支气管黏膜防御病菌的能力较弱,一旦发生感染,病菌很容易造成支气管黏膜损伤引发炎症,并迅速通过支气管、肺泡及周围结缔组织蔓延,直至引发大面积纤维素性肺炎或局部性浆液纤维素性肺炎。2)水肿型巴氏杆菌病则多表现为局部肿胀,如眼部、舌头和咽喉红肿并伴有泪水和口涎流出。此外,病牛的头部和胸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