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饲料2024年第4期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治疗及预防邵维春1,濮永华2,郑家茂1*1.云南省腾冲市曲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腾冲679105;2.云南省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保山678000摘要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肉牛养殖中常见的母牛产科疾病之一,是指母牛产犊后8~12h仍未见胎衣排出,该病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滞留子宫内的胎衣腐败变性,从阴道内流出恶臭液体,致使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发情推迟、屡配不孕,严重的会导致母牛极度消瘦而亡,给肉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防治实践中,采用药物治疗和胎盘剥离手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指导养牛场(户)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如加强母牛饲养管理,及时治愈产道炎症,确保日粮营养供给平衡,有计划地实施产前、产后药物预防,以及有效预防易造成流产和胎衣不下的布鲁氏菌病,从而降低该病的发生率,保障肉牛养殖业健康发展。关键词母牛;胎衣不下;治疗;预防随着肉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肉牛疾病也日趋复杂,其中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养牛场(户)经常遇到的母牛产科疾病之一,尤其以舍饲母牛的发病率较高。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指在母牛产犊后经过8~12h仍未见胎衣自然排出,而滞留于子宫内,也称胎衣滞留,分为胎衣部分不下和胎衣全部不下2种类型[1]。该病若治疗不及时,常会引起滞留子宫内的胎衣发生腐败变性,从阴道内流出恶臭液体,致使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发情推迟、屡配不孕,严重的会导致母牛极度消瘦而亡,给肉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制定出台肉牛产业扶持政策,不同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多数缺乏肉牛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面对日趋复杂的疾病问题缺乏有效应对措施,疾病多发给肉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长期从事基层兽医工作,接触肉牛各种疾病的机会较多,尤其是对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病例接触较多,在治疗及预防方面积累了一定实践经验,为推广普及该病的防治技术,本文从处理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危害、治疗方法及日常预防进行了梳理,介绍养牛场(户)处理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有效办法及日常预防措施,旨在为基层畜牧兽医同行和广大农村肉牛养殖场(户)提供借鉴。1病例发病情况2022年8月25日,家住腾冲市曲石镇曲石社区杨家湾二组的杨某某家饲养的1头母牛产后1d,一直未见胎衣排出,畜主打电话到曲石镇畜牧兽医站求诊治。经现场检查和询问,该牛为1头5胎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