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舞蹈145民族学视野下川渝黔民歌“秧歌”音乐文化之异同■郑英四川轻化工大学音乐学院【摘要】“莓秧歌”是我国重要的民歌种类,其历史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在长期传承传播过程中,受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和地域特色艺术等因素影响,“募秧歌”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音乐特征。本文通过对川渝黔不同地区的“莓秧歌”进行深入分析,从“莓秧歌”的起源和功能作用、内容唱词和音乐特征、表演形式等方面,总结并分析了川渝黔地区民歌“募秧歌”音乐文化的共通点和差异性。【关键词】川渝黔民歌莓秧歌民族学山歌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1-0045-06“秧歌”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民歌种类,通常是指劳动农民在秧除草时自编自唱的民歌。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北方以舞蹈为主的扭秧歌,也有别于近现代的秧歌剧;从功能起源上看,与北方扭秧歌表演承继于古代雒祭活动的娱神功能相比,川渝黔地区的“莓歌”更多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自娱自乐。在狭义上,“歌”仅指秧歌中的“秧除草歌”这一类,并不包括栽秧歌。但是在民族学视野下研究川渝黔民歌“秧歌”,并不对“秧歌”的类型进行细分。本文的“秧歌”泛指川渝黔地区民间的生产劳动歌,特别指在水稻田间进行劳动时所唱的民间歌谣。“秧歌”的起源较早,可追溯到秦汉以前。在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中就有“脚秧”图,汉墓中也出土了站在水田中击鼓助唱的“秧歌”陶佣。到了唐宋时期,水稻种植地区盛行击鼓秧习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民族交流过程中,“秧歌”流传到各个地区,并受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名称:民族学视野下川渝黔传统民歌音乐文化比较研究一一以“募歌”为例,项目编号:XNYY2023035。民族文化、语言文化和当地民歌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和音乐特征。一、川渝黔民歌“秧歌”音乐文化纵览(一)四川地区民歌“秧歌”川西的柳街秧歌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是流传于川西坝子的原生态民俗文化。2014年,柳街秧歌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都江堰柳街秧歌的歌词内容朴实宽泛,很多是人们在秧过程中现编现唱的。在秧时,一人唱众人合,此起彼伏,气势恢宏,就像是川西坝子上的盛大民俗交响乐。柳街秧歌创作方式多为即事编唱,演唱形式多样,以说唱为主,具有川西民歌特色。由罗廷全采集编撰的《柳街秧歌300首》和《川西柳街莓秧歌史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