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音乐正是由五十六个民族不断交流交融发展形成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中国民歌。”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渗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蕴涵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国方言种类繁多,且每个民族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与语言风格,每一种民族音乐风格都是对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多方交融,美美与共,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劳动人民与山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山歌的旋律及歌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而广大劳动人民也创作及保存了大量富有各地民族特色的山歌。自西周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专门设立的音民乐中衬词、衬腔在合唱中的表现〔摘要〕云南山歌作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及文化内涵。笔者以刘晓耕的原创合唱作品《新编放马山歌》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通过改编原曲或与西洋作曲技法融合的方式,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艺术。本文对该曲中有关云南山歌中衬词、衬腔及西洋作曲技法融合的部分进行了简略的分析,以探究民族音乐中衬词、衬腔在优秀原创合唱作品中的独特表现及带来的启发。〔关键词〕民族音乐;合唱;云南文/林茜钰——以刘晓耕的︽新编放马山歌︾为例艺术漫谈51音乐世界乐机构搜集民间歌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部分,就收录了来自我国当时各民族地区的山歌。我国西南地区既有巍峨的崇山峻岭,也有辽阔宽广的河谷盆地。过去,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农业耕作和放牧,为了鼓舞人们参与劳作,广大智慧的劳动人民便创作了一系列在劳动时抒发情感而即兴演唱的歌曲,歌曲风格真挚朴素、曲调高亢嘹亮、歌词亲切自然,反映了西南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对于当代音乐工作者来说,广泛地收集我国民族音乐遗产文化,整理甚至是改编创作出优秀的现代化民族合唱作品是重要的使命,需要从保护及传承中华民族合唱艺术做起,才能使中国合唱事业稳步发展。当今社会,中国的民族合唱创作正在走出一条国际化的特色道路。国内一批顶尖的作曲家活跃在合唱教育的前线,致力于传统民族本土音乐的保护、传承和西洋作曲技法的融合,旨在为大众带来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原创合唱作品。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改编自传统民歌的合唱作品越来越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