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梨园撷英2021年以来,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恢复排练,上演了优秀大型木偶剧《石三伢子》,再次受到少年儿童的热爱和追观,也让木偶戏迷重新过了一把瘾。该剧于2004年首次演出,获得很大成功,不唯在全国木偶皮影比赛中获得“金狮奖”的金奖,在杭州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还荣获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新剧目奖”等多项奖励,且复在湖南省的百场巡演中深受好评。18个年头过去,期间反复修改演出,历久弥新,魅力不减,成为留得下来、传得下去的精品佳作。这说明任何艺术创造,只要精准策划,精心运筹,精致打造,精良制作,精细磨砺,一定能雕琢出久远传播、一脉传承的艺术精品。当今世界的戏剧形态,若从戏剧行动——戏剧情节来看,存在着三种不同表现形式的戏剧:摹像戏剧、意像戏剧和喻像戏剧。其中摹像戏剧和意像戏剧处于同一营垒,“都隶属于经验性再现的美学范畴,与喻象戏剧的超验性表现是对峙的。但从舞台动作来看,处于同一营垒的意像戏剧与摹像戏剧,又以经验性的表现与经验性的再现分道扬镳,而各呈异彩”①。依此说,摹像戏剧的经验性表现重于再现,意像戏剧的经验再现重于表现。根据木偶戏演剧的久远艺术传统,其经验性表现的美学品格首先是运用摹象戏剧的再现方法,用于操纵表演的木偶形象,首先要赋形于各种各样的真人、真物,言语、身态、动作逼真地模仿要表现的人或动物、物件。同时,又要运用意象戏剧即中国戏曲那样的表现方法,让木偶在表演中有规范、程式、综合、虚拟,运用典型的唱、做、念、打等“四功五法”去“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语),做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齐如山语),装人像人,装龙若龙,装物似物,逼真酷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是一位至高无上的神圣人物,不计其数的影视作品都曾为观众展现过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光辉业绩、天大功勋。对于他神话般的少年时代,更有“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毛泽东《七绝·咏蛙》)的宏大气魄,志存高远、睥睨天下的抱负和气息,然却难能用一般的戏剧艺术形式来表现。选用木偶剧的形式来表现少年毛泽东的少年壮志和奋发向上的勇者形象,可谓是精准的艺术首创。因为木偶戏演出有久远的艺术传统,艺术工作者以木偶为媒介,灵巧地操纵它们演“真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②。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所演出的木偶戏是杖头木偶,大小几似儿童,加之艺术家们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