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2期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Vol.26No.22024年4月JournalofXiamenCityUniversityApr2024[收稿日期]2023-06-28[作者简介]夏绍琦,女,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何孟飞,男,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基金项目]2020年福建省社科一般项目:谷文昌东山县社会治理实践及其时代价值研究(JSZM2020037)。论共产党人“心学”的三重逻辑夏绍琦,何孟飞(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摘要]共产党人“心学”具有三重逻辑,即理论逻辑、生成逻辑和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即深刻理解共产党人“心学”的科学内涵及其与中国传统心学存在的本质区别;生成逻辑即系统梳理共产党人“心学”的形成脉络及其时代价值;现实逻辑即努力修炼共产党人“心学”,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创新党性分析思路,健全党性检验制度,淬炼共产党人坚强党性。[关键词]共产党人“心学”;理论逻辑;生成逻辑;现实逻辑[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724(2024)02-0001-08党性是一个政党的阶级品质与特性最集中的表现,是政党性质、宗旨及其阶级性、先进性等品质特性在党员个体微观层面的具象体现及人格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多次强调要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1]早在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2]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3]共产党人“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的重要理论概念和实践命题,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具有的深厚人文素养和强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