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AcademicsandPractice学术与实践论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笛乐艺术杨广(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中国竹笛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华夏文明史中竹笛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之一。二十世纪中叶,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竹笛演奏家,冯子存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1953年,他首次以竹笛独奏的形式演奏了自己编写创作的《喜相逢》《放风筝》两首曲目,并影响了之后中国南北竹笛艺术的发展。冯子存作为现代竹笛艺术的奠基人,在舞台表演、作品创作、改编整理、教学传承等方面硕果累累,为中国竹笛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通过探寻其来自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的艺术源头,梳理其艺术成长历程,为推动笛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北派竹笛;冯子存;笛乐艺术;艺术鉴赏基金项目:贵州大学校级本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国竹笛教学体系课改研究”(XJG2023110)。作者简介:杨广,男,贵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一、冯子存笛乐艺术的渊源冯子存,1904年7月生于河北省阳原县,是北派竹笛大师,也是最早把中国竹笛以独奏乐器的形式呈现于专业舞台的演奏家,曾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冯子存的竹笛演奏艺术是在山西梆子、内蒙古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环境中熏陶磨炼形成的。冯子存的家乡河北省阳原县,位于晋冀两省交界处,原属山西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该地偏僻贫穷,文化生活比较贫乏,但当地的群众非常喜爱艺术,民俗音乐歌舞活动十分盛行。由于家境贫寒,仅上了两年私塾的冯杨广:论北派竹笛大师冯子存笛乐艺术┃013子存十多岁便开始跟随本家二哥学吹竹笛,在农闲晚上和年节期间,参加农村“闹社火”“高跷会”“大秧歌”等活动,或为村剧团伴奏。有时为生活所迫,他也会身背竹笛边务工边卖艺。就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他通过经常接触众多的民间艺人,学习到了原晋察冀地区各种风格的竹笛演奏技法。1921年,为了生活,冯子存随大哥转赴包头谋生,结识了当地艺人。白天干完活,晚上便和大家聚在一起演唱当地的二人台,也演奏二人台牌子曲a。冯子存在包头的四年中,不仅学会了不少二人台剧目和牌子曲,二人台的演出经历也大大丰富了他的演奏技法,提高了其演奏水平。1924年,冯子存回到阳原县,把这一新剧种带回家乡,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欢迎,学习这一新剧种的人越来越多,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与艺人们组成卖艺班子,活动于农村地区,主要演出二人台。冯子存渐渐在家乡出了名,其演奏技法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