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英语是一门交际性的语言学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偏离了英语学科的学科特性,将其作为一门记忆型、背诵型学科;注重英语纸笔练习测试,忽视英语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口语表达等。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应当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入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外在与内在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本质。培育、提升、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其英语表达力的发展。众所周知,学生的英语思维犹如一个“黑匣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周建武、武宏志2015)。有鉴于此,借助可视化技术,尤其是引导学生展开可视化阅读,能让其英语思维更活跃,从而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提升。通过可视化阅读,将学生内隐、潜在的英语思维、英语想象等发掘出来,能让教师触摸到学生的英语思维、认知脉动(陈则航、王蔷2016)。因此,教师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助推学生的英语可视化阅读,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一、图表引导: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具有逻辑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从教材中的重点句型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枯燥的语法。这样的教学虽然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但是很难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图表引导学生学习,尤其是通过思维导图启发他们的英语思维。思维导图犹如一个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能指引学生的英语阅读,使其英语阅读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被动走向主动;能让学生的英语思维从机械、固化走向灵动、自然。在思维导图的牵引下,学生能对文本展开深度解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故事情节,搭建文本的理解支架,厘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引导他们展开逻辑性思维。循着思维导图,学生的英语思维能自然展开、深度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的英语思维具有逻辑性。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8Howareyou?时,教师针对四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研发了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思维导图,并设置了What、How、Where、Can、等关键词,引导他们自主提问。循着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如“YangLing的身体怎样?她是否能去上学?电话的那头是谁?”等。这些是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自主提出的问题,反映了其阅读动态。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所以能激发其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的积极性。问题使学生的...